2006/12/31
引力哪,引力!
最近的我,被一連串引力牽著走:
1..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看完電影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當下立即被導演中島哲也帶有奇幻色彩的運鏡深深吸引。我很佩服中島哲也,詮釋一則典型悲慘故事時,能夠夾帶犀利的幽默感,令觀眾一面噙著淚水,正將如滾滾江河破涕之際,一面卻又馬上轉為發噱。我最欣賞中島哲也之處,在於他能夠平均分配影片中的各類元素,此片走著歌舞片的基調,卻沒有蔡明亮《天邊一朵雲》的矯情、粗糙造作,亦不像陳可辛《如果 愛》的「取樣」國外影片(最明顯的,便是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的〈十字街頭〉,歌曲的起承轉合明顯抄自《芝加哥》的〈Cell Block Tango〉,真不知原創的定義何在。)
中島哲也是廣告導演出身,雖已是個四十七歲的中年人,滿腦子卻充斥著不遜於七、八年級生光怪陸離的Kuso思想。松子因為從小缺乏父愛,成長後一直渴望男人的肯定與擁抱,偏偏男人總是她生命裡頭的災星,第一個令她愛的死去活來的,是個深深崇拜著日本三、四○年「無賴派」台柱作家 太宰治 的男人,中島哲也便藉此片趁機揶揄太宰治一番。
太宰治曾數度自殺,最轟烈的莫過於一次帶著他的女人吞安眠藥,結果女的掛了,他卻獲救;另一次則是他與愛人雙雙投水身亡。
中島哲也巧妙地以太宰治生前的行徑,貫穿劇中松子所愛的男人之軟弱、無用,松子兩次尋短,一次是投水,結果河川水流不足;一次是吞藥,結果她所愛的男人竟後悔,還好松子及時把藥給噴了出來。雖然中島哲也以「生而在世,我很抱歉」點出題旨,將松子的一生充包裹濃郁、悲慘的歉意(跟我一塊去看片的同事,出了戲院後竟為了松子的一生惆悵一整晚。),可我卻覺得,中島哲也奇特的幽默感、諷刺人性中的虛無,才是本片最精湛突出之處。
2.下妻物語
受到中島哲也風格的吸引,立刻去百視達租了他前一齣戲 《下妻物語》。同樣是一股白日夢的奇幻風格,深田恭子飾演女主角龍崎桃子,讓她獲得日本《每日電影大賞》「最佳女主角」獎項,摘下生平第一座影后獎。
《下妻物語》描述一個內心冷靜、理智的女孩,偏愛在日本一處名為「下妻」的鄉下,做出特立獨行的蘿莉塔(Lolita)》娃娃裝扮,自以為是地沈溺在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Rococo)風格裡,無邪、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以忘卻她身處在Yankee(小混混)圍繞的環境裡。
沒想到一個Yankee小太妹莓(土屋安娜飾),卻闖入桃子這個蘿莉塔少女的世界,兩個天壤之別的少女,卻培養出一段深刻、特殊的友誼。中島哲也完全忠於原著,成功詮釋出外表可愛甜美,行為舉止冷淡、內心疏離的蘿莉塔,及裝扮雖流氓樣,實則古道熱腸的暴走女孩的對比。有別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崎嶇悲哀,《下妻物語》是齣洋溢著陽光的青春YA片。
3.嶽本野薔薇
因喜歡《下妻物語》的故事(本人直覺桃子的性格與部分的我極端相似,差別在於我實在不可能去做蘿莉塔裝扮。)隨即去誠品買《下妻物語》上下集來看,果然小說更細膩地詮釋出「桃子」的性格。(點頭如搗蒜地完全認同中……。)
閱讀完《下妻物語》,令我對作者 嶽本野薔薇產生好奇,這個自稱是「少女系作家」的作者,竟然是個男人,且是個異性戀者!現實中的他,本身就崇拜蘿莉塔不得了,此外,他也設計蘿莉塔服飾,故事中的 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娃娃服飾店,也是真有其店,嶽本野薔薇還跟此店的設計師一塊設計蘿莉塔服飾,真令人嘖嘖稱奇。
我有收藏一只Golthic Lolita(歌德風蘿莉塔)的Pullip公仔,在香港兆萬中心購得,眼睛顏色一隻藍、一隻棕,是限量款,並不好尋獲。
4.香水
就在我沈迷在《下妻物語》「外表卡娃伊,骨子裡冷漠、疏離至極」的龍崎桃子世界中,同時間我也去看了號稱必看佳片的 《香水》 。坦白說,我不甚喜歡《香水》這齣戲,總覺得導演欠缺了什麼,以致於此片有半途而廢的遺憾。喜歡《香水》的觀眾,認為導演湯姆提克威能夠將「香氣」靠影像詮釋,已誠屬厲害,但我卻覺得這是執導此片的導演「必備」,除此之外,《香水》還有什麼是獨特的?我實在感覺不太出來,裡頭對於權力、慾望、愚癡等的探討,都很老梗。
倒是上百人裸體大雜交那一幕,以無聲、慢動作方式帶過,令我當場莞爾,這簡直跟血流成河的戰爭片運鏡方式並無二致呀!
5.Mr.Adults
悠遊在一片YA氣氛中的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以前學生時代樂團女主唱的電話,劈頭一句:「XXX,妳會不會活得很無聊?」女主唱找我做什麼?自然是邀我彈琴、重組樂團。
昔日的女主唱,現已投身服飾業,她告訴我無意間遇上過去的吉他手(現是某知名樂器行的老闆),兩人相談甚歡,興起再組樂團的念頭,而所物色的團員條件,規定得有正職工作的「正常」人,大夥忙裡偷閒,偶爾相聚套歌練團,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純粹地玩興趣而已。
二話不說地答應了。當下,腦海洋溢起Mr.Children的MV 《Kurumi》的畫面,雖然這支MV明顯抄自《少林足球》的點子,但卻照樣打動著我,看著這支MV,淚水便溢滿眼眶,某晚憶起大學時代的點點滴滴,感傷又回味到失眠。
我的琴技早遜爆了,歲月的無情流逝是如此快速蒼茫,但,熱血呀熱血! 剎時間,彷彿覺得自己從未長大過,十年的寸草光陰,不過是虛幻電影一場。
6.PS與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Designers Chair
認識了我最欣賞的Blogger作者PS,並在她的影響下收藏兩套 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Designers Chair 。基於某種神秘且不可測的因素,在此我並不連結PS的Blogger。
我一直是PS的讀者與粉絲,對於她的博學、觀感佩服到五體投地。PS熱愛傢具與佈置,透過PS的介紹,把玩於這些設計大師的 經典傢具於股掌間,這種滿足的喜悅感,真是難以言喻。
7.敗犬的遠吠與太太的歷史
PS在她的部落格上貼了一篇關於日本女作家酒井順子前幾年的暢銷書《敗犬的遠吠》書摘,裡頭將未婚的熟女稱之為「敗犬」,已婚的女性稱之為「勝犬」 ,並詳盡剖析勝敗犬的成因與特徵,我個人並未買此書來看,也沒有興趣看。
雖不想看《敗犬的遠吠》,卻刺激我再度翻出以前購買,只看了三分之一的《太太的歷史》本人打算將其置為床頭書,慢慢閱讀消化,假以時日,再以歐美的觀點來嗆一下小日本「菊花與劍」式的矛盾情結。
以上,便是我近日來所接收到的引力,流水帳地報告完畢。今天是2006年的最後一天,照道理應該來寫些感言什麼的,嗯,坦白說,今年的我過得的確相當精采,相較之下,前五年實在顯得蒼白、乏味許多。今年的我,到母親的娘家香港上班一個月,一邊接受各種刺激,一邊獨自上演著如同《喜福會》的內心戲。
今年的我,飛過一大片陸地,到法國參加生存遊戲式的競技。像是齣「公路電影」般的奇幻與美好,導致我下半年,三不五時就魂不守舍,整個人完全被制約在南法的蔚藍海岸裡。
今年的我,有些緣分奇妙地交會,認識了些可愛、率真且性格特殊的朋友;今年的我,有了歸屬在自己名下的洞穴;今年的一切,好與壞、高潮與低潮,均是值得被記取的 。
新的一年來臨,人生是迫不亟待的圓夢過程,有些人渴望生兒育女,有些人期待單飛奔馳。「只要有夢就美」雖是句老生常談,卻永遠是溫暖、可人的小箴言。
而我,若下個自我定義,我想本人就是典型的Kidult(Kid+Adult)族群。「Kidult」這字眼是由英文「兒童+成人」所組成,簡易解釋起來,就是個「長不大的成人」。
是的,即便芳齡已熟,我仍沈溺在毫無目的、天真趣味、且玩物喪志(呃,有志嗎?)的世界中。說不定哪一天我終將醒悟,來個老蚌生珠,屆時的我,穿著一身「歌德風蘿莉塔」的娃娃裝,一面炒著蔥爆牛肉,一面用餐巾紙緊壓著眼部的魚尾紋;等到孩子抓週時,我會準備一艘太空船模型,諄諄教誨引導他長大後當上科學家,其實這一切都只為了老娘的私慾,有生之年靠他進駐NASA太空總署,成為第一個太空人的家眷,飄出地球,到外太空流浪。
日子過得再忙,幻想跟作夢都是一定要的!
2006/12/10
張愛玲《色戒》
那天跟一個同事聊到了張愛玲,國內有導演想將她的《傾城之戀》重新在大銀幕上詮釋,我的同事說,包括許鞍華、關錦鵬在內,過去幾個導演詮釋張愛玲的作品全都是失敗的。
這點我很認同,張愛玲的世界太過於細膩;細膩之中,所有的人性卻又是針鋒相對,光選角就很不容易。要從現在娛樂圈裡,找出幾枚那種典型的偏瘦、蒼白、卻又含帶著特殊「骨氣」,並非柔中帶剛,而是在「柔肉裡含著扎人魚刺」的女主角,放眼望去,便無幾人。
我跟同事都很期待李安詮釋張愛玲,現在這齣《色戒》正在緊鑼密鼓地趕拍中,我們都覺得,李安擅於處理人性細部的手法,或許能跟張愛玲恰好呼應。
既然講到了《色戒》,這個週末,我便打開張愛玲的《惘然記》,認真拜讀這則短篇小說。
我喜歡張愛玲,是沒來由的。我從不會因為別人崇拜某些作家,就特地去喜歡某些作家,我知道我自己的喜好,是偏向筆觸充滿「理性殘酷美」的人,我不喜歡看太黑色的小說、更害怕看光怪陸離的鬼異類作品。(那會讓我驚嚇到徹夜失眠。)
可我偏愛在心底認定的另一類「殘忍」,鋪陳敘事上彷彿帶把冷靜、白亮的刀刃,在字裡行間認真地來回割磨,米蘭昆德拉是我喜歡的另一個作家,他也讓我感覺相同氛圍。
「理智」是把極致的凶器,我總喜愛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那片銳利刀鋒,如何將人性裡頭豐盈、旺盛的腐肉,分層解剝;在暗夜裡、昏黃桌燈光線的包圍底下,聽見從書頁裡傳出吱喳作響的行兇聲。
昨晚我讀完《色戒》,我個人覺得,這則短篇在張愛玲的作品裡,並不是挺優秀的一則。然而它包含了間諜、臥底、婚外情等的「刺激」元素,在搬上大銀幕後也較好發揮,我想這也是李安相中《色戒》的原因之一。
我不認為《色戒》出色,是因我覺得矯揉的成分太過明顯。這則短篇,像是張愛玲在腦海中,已經設定完畢後才落筆的。因此,在文章的開端,便有著刻意的敘述,來呼應結局。花費過多的筆墨,製造出諜對諜的氣氛,以便在結局時,再拉回同一個場景,陰沈收尾。
整篇故事的開場與結尾,均讓人「毫不意外」。
「毫不意外」有時會成為一則小說的致命敗筆,另一個敗筆則在於作者的刻意營造氣氛。身為一個讀者,我有些挑剔的毛病,當我看小說時,只要不是我已讀到昏沈不已,或特別為了沈溺過往的精彩片段,任何作品讀到中間,還得讓我往前頭回翻,一查究竟,「再度串連」住故事的環節,我就會認定這是作者的失敗。
偏偏《色戒》,我最挑剔的幾點缺失,全都發生了。
《色戒》將「婚外情」與「諜報員」塑成兩個金扣子,讓讀者自行去比對相扣,扣上的,便能感受這則故事的整體美;扣不上的,這則故事便剝離散落。
我認為,替故事繫情節是作者的責任,不是閱讀者的義務,畢竟我們是在閱讀文字,而非觀看影像。讀者的想像空間成形於段落、詞彙裡,完整的引導,不僅是作者該有的火喉,更是一種身為作家該有的職責。
但這仍無損我對張愛玲的喜愛。夜深人靜,意欲磨刀霍霍向人群,她與米蘭昆德拉,永遠是我最佳的選擇。
張愛玲在《張看》裡,自曝她從小就是個古怪的女孩,不會削蘋果、怕上理髮店、怕見客、不會針織、同一間房裡住了兩年,不知道電鈴在哪裡;連續三個月走同一條路,還是不認得那條路。
「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她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偏愛孤獨,卻讓她在文章中充斥無盡的熙往壤來、川流不息。
一個「廢物」終能萬古流芳,也基於環境好歹能讓她不斷糧,不愁庸世煩俗;再者,要是張愛玲活在現在這個沒事就Blog一下的時代,她會先淹沒在成萬網頁間,而那種閉守獨吟式的思緒,也將難抵這時代,人們各式各樣、萬馬奔騰的表現慾。
所以是時勢造英雄嗎?
我只能說,「古典」與「經典」之快將近同一語,自有其道理。
要有安靜,才能察覺聲音的美麗;要有噪音,才能感受安靜的可貴。
人是貪得無厭的生物,這點歷經張三李四、漢唐宋明,倒仍千古不變。
2006/11/04
蘇打綠—小宇宙
小宇宙
作詞:吳青峰 作曲:吳青峰 編曲:蘇打綠
左手邊有個年輕人插隊 看一眼看一眼眼神充滿不屑
電扶梯一對情侶相依偎 你看我我看你擋在走道左邊
右手邊一個婦人丟紙屑 走向前走向前好像沒有不對
公車站車門停在我面前 擠向前擠向前把我擠回路邊
賣衣服的店員態度就好像 我花錢我花錢只是買她臭臉
不太熟的朋友靠近我身邊 他的嘴他的臉充滿世故氣味
為何這城市為所欲為 我只要 只屬於我的宇宙
給自己一些從來沒有過的寧靜 快樂季節
已老去的歲月化成蝴蝶都飛翔在我的房間
向時間交換來的新語言和心上的山水說聲謝謝
面對著那些不美的世界都不想不去掛念
左手邊車水馬龍吐著煙 壓過線闖過街直到我看不見
右手邊充滿暴躁的情節 一支筆一條線通通劃下句點
啊 回到我的世界 啊 無謂的事都走遠
左手邊窗簾拉開了一些 我的房間我的身邊多了一些光線
一瞬間瞳孔縮小了一些 我的房間我的身邊充滿鮮豔藍天
右手邊音樂放大了一些 我的房間我的身邊多了一些氣味
一瞬間心門拉開了一些 我的房間我的身邊充滿想像空間
PS:
其實本人一點都不怕老
「老」,它代表著生命
這世界對我而言
就是個遊樂場
喜怒哀樂、高低起伏
像個孩子般地
迫不亟待向前奔去
玩遍遊樂場的每個機器、道具…
夕陽西下時
我想擁有的東西很簡單 :
「一份滿足的笑意。」
那就夠得意的了!
2006/08/27
約翰藍儂真的掛很久了
說好在這部落格上,要為一個朋友最近的愛情困擾寫些什麼的,可是想了半天,還真不知道要怎麼開端,我不是什麼吳淡如之流的「大師」。
旁觀他人的感情,嘴巴上說得理性、透徹得不得了,然而一旦回看自己時,每個人不都是貧乏到沒什麼好提,便是愚昧、荒謬得乾脆別去想。
我頗佩服那些可以用高角度、高姿態劈哩啪啦去剖析別人感情的人。
簡單來說,我的好友,是個開朗、活潑、不煙不酒、依賴心重的小女孩,偏偏她遇到的男人,是個才華橫溢、女友眾多、心性不定、愛搞頹廢、隨興的傢伙,總是突然飄來,又驟然離去。
聽起來,就是個完全不搭襯的組合,也不能說我朋友傻,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機會當上一個Groupie,就是那種會去夾雜崇拜呀、跟隨啦、像是個小粉絲追偶像,去捕捉某個人身影的時候。
這好像是個老掉牙的故事對吧?是的,在我們這圈子,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只是角色、對象的不同。
我能說,戀上所謂「才子」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沒有好結果嗎?(嗯~。)
公平一點來看,愛情本來就沒有道理、沒有對錯,只不過在愛之餘,也得清楚自己是那一塊料,可不可以玩得起,也輸得瀟灑;如果對方「段數」略勝一籌,玩不起、也輸不甘願,能夠規避掉,保護自己多一點,也沒什麼不對的。
我的好友愛得相當痛苦,我想只要是頭殼沒壞去的,都會建議她,慢慢分開、轉淡是最好的選擇,能勸的,也只有這樣而已。
至於才子嘛,我倒頗有意見。因為他告訴我的好友,人生應該是「活在當下、享樂一切、不問明天、不求後果,只要心靈契合啦…」等等的就好。
約翰藍儂已被槍殺二十六年,可以停止玩那種尋找生命中小野洋子的遊戲了吧。(何況,你怎麼確定你是約翰藍儂化身,不是約翰走路?)
那個Nirvana叫做Kurt Corbin的主唱也自殺身亡了十二年耶,所以,可不可以別再搞虛無、漂泊、憤世嫉俗、不容於世的那一套了。
還有什麼可以舉例的,存在主義大師沙特?他也死了二十幾年。
莫札特?梵谷?愛因斯坦?牛頓?切格瓦拉?
怎麼這麼恰好?偉人全都掛掉了!
剩下來活著的,可不可以講出個好理由,你的似是而非,究竟是哪一門道?
還能再講個好理由,讓一個女人跟著你東奔西跑、無病呻吟、頹廢度日,不是自毀,反而會有一場充滿光明前途的人生。(這很難懂嗎? )
我那為情所困的乖巧女友,一度為了她鍾愛的才子,竟然動起刺青的念頭,當然是被本人在下我惡聲阻止,原因無他,叛逆不是她的本質,尤其是為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男人去搞叛逆。
「正牌」約翰藍儂真的掛很久了,不需要把自己搞成另一個小野洋子,還史上留不了名。
最近我很喜歡聽1976樂團的〈方向感〉,我覺得歌詞寫得很棒,本來就沒有誰註定要成為誰的指標,每個人都該去尋找自己的道路。
走跳妹的人生,沒什麼好精彩的,多半都是瞎到爆的一堆爛賬罷了;同理可證,乖乖女的日子,不見得就有多空洞,養花蒔草之餘,至少人家還見過一顆綠豆發芽成長的完整過程。
我是這麼想提醒我的女友,愛歸愛,然而,身為一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最終都是一樣的,忠於自己,並且學習與之善待。
《方向感》
喜歡灰暗的天氣 這杯咖啡和這一隻煙
妳和我的低調氣氛 是唯一的矛盾
櫥窗裡面的倒影 真的是同樣的兩個人
杯子裡面上昇的氣泡 還是一樣的消失
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
也許妳該學習相信自己的方向感
失蹤很久的鑰匙 原來就一直在妳口袋
金屬撞擊的時候 某些部份的我又醒過來
地下道裡安靜的箭頭 終於我再也不會迷路了
錯綜複雜的開始 勇往直前的出口
PS:1976是我朋友的朋友,新專輯《耳機裡的新浪潮》已經發行,他們很不賴,歡迎支持。
2006/08/20
從《城市獵人》說起
最近朋友燒了張TWN(宇都宮隆、小室哲哉、木根尚登)精選輯給我,當他用MSN傳了小室哲哉所製作的〈Get Wild〉時,當下真是感動、錯愕到一個差點老淚縱橫,這首〈Get Wild〉可是當年我還是個小鬼時,最迷的日本動畫之一《城市獵人》(City Hunter)的主題曲耶!
二話不說,再度翻出 《城市獵人》 的精選專輯,每一首歌都像是個幽魅召喚著我,內心深處那個曾經的小鬼頭,又再度蠢蠢欲動,有種想跟過去一般,向外飛出去,盡情擁抱這個世界的衝動。
我其實不算什麼道地哈日族,日文的五十音還沒學完,就已經把教材丟到一邊去玩別的了,然而不可否認,日本流行文化是伴隨每個台灣小鬼頭一塊成長。邊聽著《城市獵人》的音樂,邊回想著跟老哥鎖在錄影機前廝混的歲月,客廳茶几上總放滿大把的零食、飲料,兄妹倆就這麼傻笑地K完一支接一支的卡通。
我們還各自窩回房間海K漫畫,也曾因對方看漫畫速度太慢而吵架,父母親自然對我倆很頭痛,可是兩個小鬼頭照舊爽得不得了,終日泡在《單身宿舍連環泡》、《課長島耕作》、《聖堂教父》、《蠟筆小新》等,至今,我還收藏整套的少女漫畫,包括有《舞榭情懷》、《橫濱故事》、《白鳥麗子》、《淘氣小親親》等,這些在父母眼中純屬垃圾的玩意,全都是當時我的精神食糧。
一張《城市獵人》原聲帶,真的勾起我這老梗好多甜美回憶啊!
時間逐漸流逝後,我便開始做作地轉型成為國際動畫影展的愛好者,曾因收購影展動畫片,莫名其妙成為很難殺價的死硬派 「秋海棠」老闆的VIP客,猶記得領到VIP卡的那一天,老闆擺出張商人嘴臉地對我笑說:「啊哈哈,我這裡的影展動畫片擺很久了都沒有人要,妳一來就把它全買光光,太好了啦!」
因為熱愛看動畫,快到三十歲的階段,我一度還想轉行進軍動畫業,不過要搞這玩意前,得先要有漫畫製作的基礎,加上隨便一套軟硬體都貴得讓人想哭。此外,再考慮到我這輩子的「志向」,總造成父母親困擾與暈眩,為免繼學生時代固執地要借錢買琴玩樂團而鬧到家裡風雲色變,再加上年紀不小了,且不是動畫科班出身的,念頭隨即打消,轉而乖乖當個粉絲便是。
不過,即便當個粉絲,我的路途卻仍舊崎嶇,這時不禁再做作、驕傲地炫耀一下我的「品味獨特」,老愛尋找外界已經斷貨的商品(當然也是我動作太慢),而發生幾次要向舊光華商場店家呈現下跪哀求的狀態。
某次是要購買已斷貨,由水野良暢銷小說改編成的第一部 《羅德斯島戰記》卡通,當時店家看我眼眶中泫然欲滴的淒楚模樣,終於透過關係,請業務去南部幫我調貨,讓我感謝至今。
另一次的乞求經驗,則列為我個人「收藏史」頗引以為傲的一支片,是由昆汀塔倫提諾監製的 《顫慄時刻》(Curdled) ,這齣黑色幽默小品,花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找尋,最後也是光華商場的好心店家看我可憐,托人從倉庫裡頭翻箱倒櫃幫我ㄠ到,拿到貨的那天,我整個人像是背後有五道煙火般齊放地快樂!
最近我的「不可能的任務」,則是找尋我高中時代的偶像劇,日本的淺野溫子、淺野優子主演偶像劇的 《很想擁抱你》(抱きしめたい) ,大部分的人認識、喜歡淺野溫子,是從《101次求婚》開始,可是,很抱歉,老梗我是在高中時看《金鍾劇展》時第一次開放引進日本所謂偶像劇《很想擁抱你》時,就成了她的粉絲,我喜歡的淺野溫子,並不是那個沒事瞪著大眼睛表演三秒鐘落淚的苦情女,反而是在都會喜劇中的愛耍寶、搞笑的女人。
猶記得去剪頭髮時,拿著小本的偶像雜誌,上頭有淺野溫子六本木的經紀公司地址,當時還是個少女的我,真的差點衝動想寫信想去跟她交朋友。
製播於1989年的《很想擁抱你》,在日劇史上有其經典地位,不遜於後來的《長假》。這齣戲讓淺野溫子、優子被日本人稱為「W淺野」,走紅長達十餘年,並首創日本新都會女性的形象,裡頭的女主角的行業淨是當時日本社會的新興女性職業,如服裝造型師等,女主角們擺脫了七○年代的濃妝豔抹,而改化自然妝;強調女性自主與女性意識,夾雜友情與愛情的生動劇情,即便相隔十幾年,我仍記憶猶新。
這齣戲,也是日本偶像劇的開山祖師爺,在《很想擁抱你》之後,日本出現所謂的「Trendy Drama」的用語,即所謂由人氣演員所主演的電視劇。
我看過總共不到五集,在那個封閉的年代,只能勉強在錄影帶店租到幾支罷了。我一心很想尋找整套的劇集,最近托一個即將回日本的一個七年級小鬼到日本幫我找,先前也有朋友到日本幫我瞄過,但並沒有,因為該劇最後沒重做DVD發行。
七年級小鬼幫我問了一些收藏日劇的前輩,對方叫他帶話給我:「找不到了,把這當成一段美好的回憶吧!」當場又給我一個打擊,說真的,從十幾歲找到現在,要說我找了「一生一世」,也不算誇張吧?
小鬼很有義氣地跟我說,網路上再找不到(我會試著先從BT上載載看),他會回日本幫我去二手店找。對了,前面不是有說我連日文的五十音都沒學完嗎?七年級小鬼也質問我說:「就算買到了,妳也不會日文,看個屁啊?」
好問題。是這樣的,既然我可以花「一生一世」尋找這齣愛劇,就不介意為了這齣愛劇,重新把我的日文翻出來,好好撩落去學到好,OK?
蒐尋生命中熱愛事物,難以形容的瘋狂與執著。談戀愛,叫我去搞萬里尋夫,以本人的性格,應該是辦不到;但為了喜愛的音樂、書啊、電影等的,成立一座座「望夫崖」,我倒是很心甘情願,每隔一陣子就在幹這種事滴。
2006/08/13
老么的殘疾
最近對於老么們的心態,得到一個小小結論。
我本身也是個么女,在親哥哥的面前,的確是習慣驕縱、耍賴的。然而,在求學階段或是在職場上打滾時,老么性格就沒那麼明顯了。打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是一個人背著書包坐公車越學區就讀,從小通車的命運,長大後,也養成習慣自己一個人騎摩托車或開車,沒想過被人接送。
凡事靠自己面對與解決,求人不如求己,已成為我性格的一部分。
獨立慣了,是不是老么,對我來說根本沒差。某日,我與一個身為老大的朋友聊天,不知不覺中,歸納出所謂的老么性格。
結論如下:
1. 把所有人對你(妳)的好,視為理所當然,有的甚至連聲「謝謝」都不會說。
2. 遇到問題,第一個念頭,是看身邊有誰能幫他(她)解決,而非自己面對。
3. 習慣把焦點模糊化,理論很多,實際執行的?很少。一旦被任何人追問為何沒去做時,就講出一堆「形而上」的道理,哲學啦、社會不公啦、龍體或玉體欠安啊、得憂鬱症等。
4. 喜歡把自己的問題,變成別人的問題;把別人的問題,變成整個世界的問題。
5. 承4,非常關注別人或整個世界的缺失,並拿來做為平衡自己能力不足的理由。
6. 酷愛詭辯,靠嘴巴來爭取贏的快感。
7. 覺得在社會上現實地生存,是件很噁心的事情,不甘於活在俗世,另一面卻相當矛盾,非常喜歡自己的人生伴侶,是個踏實過日子的人。
8. 愛唱高調,並吝於付出,喜歡享有別人的驕寵,並認為「愛」這個字,就是該順著他們的毛來過日子。
9. 很容易為一點雞毛綠豆的小事喊苦,並為自己解決些區區雞毛蒜皮小事,而沾沾自喜。
10. 絕不搞「自我檢討」這玩意,該檢討的永遠是別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罩子不夠亮,搞不清楚少爺或公主要的是啥。
以上十點,就是我與朋友閒聊中所歸納出的老么殘疾。一言以蔽之呢,就是:「別人的苦都是活該,自己的爽都是應該。 」
如果你(妳)是老么,卻沒有上述的特徵,恭喜你(妳),已擺脫宿命,是個懂得自我負責,不找藉口推諉的成熟人。
如果你(妳)不是老么,卻出現上述的症狀,那你(妳)自己ㄞ注意,建議多喝幾瓶蠻牛,增強抵抗力?不,是增強抗壓性。
這世上能真正同情你(妳)的人極少,能靠同情解決的事情,絕對是更少之又少的。
2006/07/29
老梗與小鬼
我是個老梗,年過三十,不好不壞、有好有壞地在社會的大舞台上,佔據一個位子,出奇乖巧、其實死扒不放地蹲坐於此。
我翻索著腦袋中的常識詞彙,中學時代,老師曾教導過我關於「中流砥柱」、「中堅份子」的用語,二十出頭甫進入公司行號的階段,我學會「老不死」這字眼;成長兼成熟的路上,跌跌撞撞的經驗教導我學會很多道理,現在他們叫我「老屁股」,總之關於「中」、「老」、「熟」呀的字眼,如今都冠在我的頭頂上。
這是我名片上,真正的職稱抬頭。
是的,我正處在前中年期,毫無異議,早就知道這一天、這一切勢必通通到來。若干年前的某個清晨,我向上帝買了張入場卷,祂當時就跟我講清楚遊戲規則,降臨於世的這一秒,我將打開一個超大型遊樂場的門,進去裡面翻滾走跳。起初我沒能力站立,後來慢慢爬行演化成人,先擁有光滑的肌膚,再逐漸冒出痘子;陷入擠青春痘的焦慮期沒多久,魚尾紋突然間揚起。
歲月的發生,總在令人措手不及的時刻。
「不過,煩惱總有新鮮的。」上帝祂對我笑說。
進去這個大型遊樂場時我便明白,每個人總有一天是要出場的,大家都是從很小一隻地爬進會場,搖擺著已退化的無形尾巴,逐漸變成很皺的一隻,被抬出會場。
最近的我,恰好玩到遊樂場中間部位的海盜船,一切都不怎稀奇,前頭我已經玩過好多種遊戲,高空彈跳、雲霄飛車等,只不過,現在坐的這艘海盜船並不平靜,船身邊冒出一堆素未謀面的小海盜,臉上畫滿做作的假紋身,叫囂聲比鬼屋裡的假鬼還要拉高分貝。
他們看起來像是一個團隊,有個名號叫做「七年級生」。
真好奇這些小鬼是打哪來的?
他們一下子就湊過來跟我平起平坐,語氣非常熱絡,讓我懷疑曾在遊樂場的哪個角落裡,跟他們坐在同一個咖啡座,只是經歷過的遊戲機太多,不小心忘了他們是誰。
「你們前面玩過了嗎?」我問。
「沒!我們一下子就在海盜船這裡了!」嗓門大得很。
「所以你不知道前面有……」我說。
「當然不知道!什麼玩意啊?那是老掉牙的梗!」驕傲不已。
「但是,你竟然會不懂……?」我質問。
「什麼?你欺負我?嗚嗚……不跟你這老梗玩了,我要回家!」他們跺著腳,含淚吵著要閃人。
我很想跟他們講一句:「進到遊樂場後,就沒有閃人回家這碼子事情,不管你是從哪號遊樂機玩起,你都得伴隨著歲月老去,去體會每一款機型。有些讓你玩得很High,有些讓你玩得很慘,無論如何,進場後就沒得棄權,每個人終究會玩到滿身疲累地爬出場,這時間點,不會是由你決定。」
回想我所經歷的遊戲年代,不像現在如此資訊發達;我們是剛從壓抑中初被解放的小鬼頭,上有教科書下有淵博的無底洞;青少年時期的我們,聽著Erou Beat踩跳著凌亂的霹靂舞步,那時候MTV台剛開始在台灣開播不久,傻傻地看著瑪丹娜唱著〈宛如處女〉假高潮,乍開放的社會環境,讓我們興奮又開懷地腎上線素遽升。
跨國的唱片公司剛進駐台灣,我們這群嗑音樂的小鬼剛開始轉大人,懷抱熱血幻想在其中揚名立萬;那年代,國際中文版也才剛在台灣冒出個端,攝影師拍著Slide研究哪些畫面該正沖負?美編還在手工完稿,剪貼圖形如同在拼湊未來夢想的角度。
我們的上頭還有老老梗,不管那些大人是在說箴言還是廢話,我們都不敢多嘴,只能觀察、發問跟學習;大人聊到Bob Dylan,我們不會馬上反應回嘴:「那是個什麼巴拉圭?」
我們沒有像ASOS這種當年還是個小女生,就敢飆著連珠砲的嘴賤,無聊當有趣、嘻皮笑臉扯爛稀泥的偶像;我們只能在背地裡悠悠抱怨,沒有人會瞪眼、撐鼻地出來靠北。
小鬼們速食化的生活,讓他們甚至變得相當無情,反倒是我身邊的老梗友人,對這世界仍懷抱著些虛無的浪漫情操。
真真切切地愛過、痛過、活了一回。
當初,我們也想跟隨大人的腳步,但絕對不是坐到他們身邊滿嘴亂屁;我們每個人的家裡,或多或少都有些時潮演變的歷史書,講到更古早時的搖滾女歌手,我們絕對不會說六○年代的Janis Joplin只是個什麼yo yo yo 的shit yo。
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跟累積前人的知識,再試圖連結到自己的時代;我們不敢說自己有多虛心受教,但至少,我們會擔憂與害怕自身的不足,肯下功夫去耕耘。那天我跟一個朋友在MSN上聊到:「現在的小鬼表面上搞得很炫,但實際上,他們很淺。」
「有淺嗎?」朋友說:「沒有深度,哪來的深淺可說。」
他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小鬼們的喧嘩聒噪,已經令我這個老人相當不耐煩,我忍不住跟另一枚朋友訴苦:「乾脆點,準備去養老算了!」我懶得聽這些小孩的頂嘴與廢話,更不需要把自己走過的路、經驗,傳承給這些目空一切的傢伙。
不過,換個角度想,這群小鬼們的天真「爛」漫,對我們這群六年級前段班以上的中年人也是有優勢的,他們的無知與自大,倒是化解我們不少中年危機,以致於我們不用太擔心會被這群既不知古,就愛亂哈拉今的三腳貓動輒取代。
無論如何,我仍待在這艘海盜船、這座大型的遊樂場內。
除了對這票《蒼蠅王》 生厭外,還有一點可提,就是我們這群經歷過封閉與開放交替的老梗,骨子裡的傲氣與火爆性格,並沒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減,也許我們隱藏得比較好,也許表面上,耍嘴皮子講賤話的功力,我們不敵小鬼們流轉。
可一旦真要點燃了我們的梗,怒火燒起來,是不會比小鬼們的青春烈焰溫度低的。
2006/07/23
夢回唐朝
今年的海洋音樂祭,中國的兩大搖滾樂團「黑豹」、「唐朝」都來獻唱,我則大老遠殺到了貢寮的福隆海水浴場,為的就是一睹我青春期的偶像「唐朝」丰采。
若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我的哥哥還在念碩士班的階段;當時他迷戀上玩電吉他,某日,他丟給我一卷「唐朝」的卡帶,在他的大力推薦下,我深深愛上這個樂團。
歷史系畢業的我,簡直可以用「五體投地」來形容我對他們經典曲目〈夢回唐朝〉的崇拜。一直到現在,每當我聽著這首歌,腦袋裡頭仍舊還是翻騰著許多畫面,神遊於古往今來之間。
這首歌的歌詞,更是令我每回屢聽屢看,均不禁豎一次大拇指絕倒稱讚!至今,我也再沒聽到或見過,有哪一首以東方詩意為出發的歌詞,能夠在深度、流暢度上得以勝出此曲。
主唱丁武曾說,要論飆吉他的速度,多的是飆得快的吉他手,可是要能精準詮釋出〈夢回唐朝〉的東方格局,卻是並無幾人。
至於「黑豹」,這也是我跟老哥曾經的最愛,只可惜王菲的前夫,也是主唱的竇唯離團後,我就覺得少了什麼,「黑豹」也不再是「黑豹」了,這回便沒有興致去聽他們的演出。
此外,這是我第一次去聽福隆的海洋音樂祭,先前就有朋友提醒我,還是不要趕去湊熱鬧,以免會破壞原本崇拜的愛團印象。果不其然,海洋祭的PA音響真是爛到爆,聲音忽大忽小不算,竟然還會飄忽到形同斷音!
再加上海水浴場的人潮擁塞,「唐朝」演出時間又排在晚間九點上場,警察莫名其妙地封了通往海水浴場的橋,群眾只准出不准進,害得我只能隔著海水,在對岸聽完我心愛樂團的斷續歌聲。
無論狀況有多糟,能夠親身聽到「唐朝」的現場,還是不禁在心底深處舉起支小旗子,歡喜飄揚。
〈夢回唐朝〉
菊花古劍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囂的亭院
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的月亮
開元盛世令人神往
風 吹不散長恨
花 染不透鄉愁
雪 映不出山河
月 圓不了古夢
沿著掌紋烙著宿命 今宵酒醒無夢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夢裡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男耕女織絲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紙香墨飛詞賦滿江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豪傑英氣大千錦亮
今宵杯中映不出明月 霓虹閃爍歌舞昇平
只因那五音不全的故事
木然唱合 沒人失落甚麽
沿著掌紋烙著宿命 今宵酒醒無夢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夢裡回到唐朝
憶昔開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膠漆
眼界無窮世界寬 安得廣廈千萬間
沿著掌紋烙著宿命 今宵酒醒無夢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夢裡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紙香墨飛詞賦滿江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豪傑英氣大千錦亮
沿著掌紋烙著宿命 今宵酒醒無夢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彷佛回到夢裡唐朝
2006/07/16
If I Can Say (4)
2006/07/08
原來這一半真的藏了一半
姨父家
上週香港好友來台灣找我玩耍,為了讓她們感到自在,我不假他手,自己充當司機,開車載她們遊山玩水,卻意外地在遊玩過程中,找到另一個自己。
成長過程中,我從來沒有平輩的香港朋友,所有的香港親戚都是長輩,我媽是家族中的么女,而我又是么女生的么女,自然就是整個家族這一代中最小的一枚,從沒機會跟香港的平輩深談過。
因為有個香港老媽的關係,從小就有人稱我跟我哥是「混血兒」,這常令我們兄妹覺得非常荒謬,同樣都是華人,哪來混血兒的道理?我從來不覺得母親是香港人對我有什麼影響,我吃著肉圓、麵線長大,小時候唸的學區是龍蛇雜處的萬華區,看著莫名其妙、各式各樣的黑暗面成長,對我的影響應該還比較大吧。
除了台語講得真的很破外,一半的香港血統從沒怎樣地存在我心底,更稱不上認同感。只有回到香港時,被親戚怪我媽怎麼沒好好教會我講流利的廣東話時,才約略感受到自己是半個香港人。
然而這幾天,我載著香港女性友人們從信義區玩到淡水漁人碼頭,從漁人碼頭玩到陽明山的小油坑,再從陽明山一路玩回師大路,幾天相處中,我感受到香港血統原來是如此根植在我性格中,這種共鳴跟默契,竟是我跟台灣女孩子朋友,所沒有的。
香港人稱閒閒沒事,打屁扯淡的流行語叫「hea」,在跟好友們hea的過程裡,我們比較起台灣跟香港兩地的差異。即便前陣子在香港工作了一個月,我仍舊沒時間跟同儕們hea,這回多得閒,我跟香港女友們便逐步打開話匣子。
香港女友告訴我,除卻我講國語外,其他部分根本與香港女人差不了多少。起初我覺得很錯愕,接著,完全理解她們在說什麼。
這包含我從小就算滿獨立的性格、總是視自我為孑然一身的個體;對人群的疏離感,讓不了解我的人產生一種顧人怨的孤傲誤解;還有內心底層,慣以冷眼看世情,不經意地語出尖刻;及對莫須有的困擾,心裡永遠有個楚河漢界分明的底線。
過去,我總認為這可能是啥星座、血型的影響,然而在跟女友們閒聊中,卻發現是香港血統造就的,我們從陽明山的小店「秘密花園」一路聊回師大路的「米倉」,交流起對工作、愛情與人生的看法,剎時之間,我終於明白,長久以來,是什麼令我覺得索然無味?又是什麼令我興致高昂?
聊著聊著,從我的提問到她們的回答,從我的上一句話,到她們接著就說出我要說的下一句話,我們的思考模式,沒想到竟會如此貼近。
當下突然心生一股感動,交錯的血統會讓一個人在心底某處產生莫名孤獨感,這很難用言語或文字解釋。
原來這「一半」,真的藏了「一半」。
任性也罷、堅強也好,她或(我)們的性格就是這樣,懶得廢話,靠自己渡過一切,最終到底,該怎麼辦的就怎麼辦。
面對現實,想法找到精彩,便就這般。
2006/06/26
If I Can Say (3)
2006/06/24
If I Can Say(2)
2002年,第一次去法國自助時,我就很喜歡法國的黑人了。
說來莫名,依稀記得當時在巴黎街頭看到黑女人或男人時,自己是呈現痴呆狀地傻傻盯著對方不放。
喜歡他們纖細的身軀、喜歡小小的頭型、喜歡修長的脖子、喜歡編紮的長髮、如果再配戴上民族風的綴飾,就更完美了。
當然法國的黑人也是有胖子的,這不過是選擇性地欣賞;當然也並非說其他國家的黑人就不同樣,我就是覺得缺少了線條美。
線條美,不是野性美;也不是Hip Hop那股yo yo yo的喧囂美。
這次到坎城工作,我又喜歡盯著黑人們直瞧,記得上一回自己是以巧克力色跟朋友形容的,可這一回,我覺得他們膚質裡頭,是隱藏深紫色的。
這話說來有點蠢,有些黑人是黑中帶紅,有些則是黑得發紫。
無論如何,法國黑人的神秘韻味,令我沉迷。
PS:別哈拉愛黑人的女人,跟那話兒的長短有關,真要這麼High的話,我會選擇去「后里馬場」看馬的。
2006/06/18
If I Can Say(1)
尼斯與台式泡麵
看著上一篇的文章,標明日期是三月十九日,算一算,原來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沒在這裡增添隻字片語了。三個月轉眼晃去,這陣子的東奔西跑,填塞在我眼前變化的景象,似乎很難以用一條線去整理、一行話去說明、或用一種心情、一種態度去面對。
三月底,我前往香港工作了一個月,甫回來台灣沒多久,又接著趕忙申請到法國採訪坎城影展的事宜,在此,要再度感謝阿玉,妳幫我搞定了飯店,打敗所有台灣旅行社的訂房系統,而白爛,你衝著我說那一句:「訂得到,就是神。」幫我聯絡阿玉,證實有神論;總之,謝謝兩位朋友的援手,這讓我在出發前,省了一份提心吊膽。
至於在香港,J是我最感謝的人。沒有她,假日更顯乏味;沒有她,買衫沒得減價;沒有她,沒有新界好食的冰品;沒有她,嚐不到美味大牌檔;當然還有我當大頭蝦的最後一天,謝謝她陪在我身邊,沒丟下我一人,昏死在赤蠟角機場。
然後,再把自己塞回此次兩趟折返的記憶中。
先說香港,這是我第一次在異地工作,從起初的難以適應,到後來好不容易稍微抓到平衡點,就準備收拾包包回家,過程有些小殘忍。短短的一個月內,發生不少曲折,總歸來說,保存下正面的印象與回憶,是我的決定。
擁塞的香港街頭,茶餐廳裡,一個人起身另一人就坐下,每個在香港居住的人們,都不斷地接收這種隨時被取代的生活型態。我在香港閒來無事時,看《Milk》、《號外》打發時間,忘了是從哪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句話:「香港人只懂生存,不懂生活。」令我深有同感。
香港地鐵站婦人
我開始略微理解,龐大的競爭壓力籠罩下的香港人,為何會莫名羨慕起台灣人來。
現今兩岸三地,哪裡是唯一標榜民主自由的國家?台灣。現今兩岸三地,哪裡有二十四小時的書店,標榜濃厚文藝氣質的?答案還是台灣。
光這兩點,營造出來的台灣形象,便足以讓其他華人地區,對台灣籠罩起一股無以名狀的浪漫印象。
寫到這裡,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或許會忍不住想掩嘴噗嗤一笑,這動作,我在香港做過了。當身邊的香港人,對我以舉著大拇指的肯定態度,欣賞台灣時,我心理卻交織著一片矛盾的情緒。
這包含著我的幼時記憶,小時候,我到香港講國語,是沒有人鳥我的,曾幾何時,在香港說著國語,竟可以接收到這麼多善意的眼神?
還包含身為台灣人,我們除了終日咒罵那糟糕透頂,卻又年年投票選舉的政治秀外,我們的二十四小時誠品書店,藝文的氣息,真的等同來往人潮大腦的實際重量?
這些年來,連我自己都可以感覺到身邊藝文比例加重的味道,不買書、不看書的,沒事還是往誠品晃晃,與其說我們有一個通宵的書店,倒不如說多一個通宵的社交場所,沒想到竟會在國外,成為一個口耳相傳的符號。
跟台灣比起來,香港的確沒什麼書店,只有到處多到爆的書報攤,但在香港同事的推薦下,我特地前往了銅鑼灣的「書得起」書店一遊。老闆是在港工作的新加坡人,店內都是販賣設計類的圖文書,而我則在這間書店裡,找到傳說中、心愛的Scary Girl作者Nathan Jurericius的插畫書,令我當下如獲至寶。
「書得起」是間簡單的小書店,然而專業精巧,卻是讓他的固定顧客群死忠支持的原因。
「書得起」外的塗鴉
If I Can Say,如果想到,就說些什麼。坦白說,這段飛來飛去的時日,在我大部分都在神遊的腦袋裡,的確湧進了許多感覺,我還無法整理、冷靜沈澱下來,這些外在的環繞,對我的意義或者改變,具體而言的形容是什麼?
所以還是想到了,就陸續來自語。就像在瀏覽成堆的照片時,它們或許在說些什麼,也不是什麼;而我腦海裡,應該是什麼,也或者什麼都不是。
無法簡化,就讓它自然瑣碎。
在此感謝跟我同行法國的攝影師Joe,提供給我他所拍攝的照片拼貼、使用。
Two Trips
2006/03/19
獵犬座第壹號行星春令營
即將出發到香港工作一個月了 。
對我而言,香港並非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母親就是香港人。記得第一次踏上香港是國中畢業後的暑假,母親帶我回香港住一個月,拜訪親戚、探望外婆,香港之於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這麼既近又遠的,這地方住著我的親人,可說著另一種語言,長著跟我相仿的臉孔,舉止卻又截然不同。
至今為止,我陸陸續續到過香港約有六、七次之多,除了返鄉探親外,也因工作所需,到香港採訪三、四次。某次應香港旅遊局之邀,去介紹香港的觀光,那一回竟然有幸住進了香港頂級的「半島酒店」,大啖香港美食節的冠軍烤鴨,並與藝人們窩在窄小的KTV歡唱。
我還曾製作過「香港夜店特輯」、「香港知名算命師介紹」等各種奇奇怪怪的單元,或許是因為我半個香港人的血統,有關香港深度點的報導,公司自然派我去採訪。
這城市之於我,始終是這麼既近又遠的。
我從沒想待在香港工作過,打從出社會後,母親不只一次說過想把我丟回香港發展,可我不喜歡地窄人稠,也不想住在連串購物城裡,相較之下,我還寧願留在有小山小水的台北市。
然而這一回,我卻被公司派駐香港一個月,這情況再加從二月底出現的職場變化,亂光怪陸離一把。突然間,我回想起在高一暑假參加的救國團戰鬥營。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大腦的異想天開,會將我整個人帶至一種空前絕後的古怪局面,就像我一輩子也想不透,為何我會去參加「戰鬥營」這碼事。
我不特愛戶外運動,也不尋野外求生之類的刺激,但莫名其妙地,十七歲那年的夏天,我過了一週軍旅生活。印象中,我是被同班同學慫恿加入,反正就是她那幾句「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不知何時有下一次」之類的廣告詞,誘惑了我。
的確一生只有一次。
以一個「正常」女孩子而言,我跟你保證,這輩子打死不可能還有第二次,會自願在七月的酷暑氣候中,被命令穿著長袖迷彩裝、用青蛙跳的方式蹦進去集合,參加七天的鳥活動!
第一晚,我在那該死的軍營裡,崩潰狀地打公共電話給母親哭著說想回家,結果,我那香港人母親,以令我畢生難忘的冰冷語氣回應:「要去也是妳自己吵著要去,我錢可都付了,告訴妳,自己想辦法過這幾天,休想給我回家!」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我背著水壺扛著包包,在氣溫三十七度底下行軍,並從一個高山壁拉著塊木頭滑到另一塊矮山壁。有懼高症的我,還得攀岩,從岩壁間匍匐而下,最後,在一座三層樓高的跳傘塔,我痛哭失聲地哀嚎,被個無情的官兵一腳狠踹掉下去,結束為期一週的戰鬥營生涯。
我無法解釋,為何會把這趟香港行,跟戰鬥營的回憶連結在一塊。我腦海中出現一張公告,卻是長這樣:
活動名稱:獵犬座第壹號行星春令營
主辦單位:獵犬座集團
活動地點:香港
參與人數:一人
活動天數:一個月
活動內容:
1. 打扮成皮卡丘,到迪士尼與米奇老鼠博命激戰
2. 學電影裡的金剛,攀爬TWO IFC金融中心
3. 到海洋公園,跟海豚學習前後空翻
回到現實,為了因應本人未來一個月除了工作與公事外的無聊時光(我是一點都沒啥血拼、蒲夜店的慾望),我已將個人行頭備齊:
1. Gameboy遊戲機一台
2. 迷你DVD一台
3. 旅行用喇叭一組
4. CD Player一台(我就是XD不聽MP3鳥音質的老人)
5. 九十六片裝光碟盒
6. 可遠瞄三十公尺的新款 Web Cam
7. 清晰耳麥一只
8. 雜書與閒片數枚
是的,這未來的一個月,我要像《2046》的梁朝偉,關在旅館穿梭在現實與未來間自爽,外婆家的人,等等我,我要來被你們七八囉!
PS:本人部落格上的音樂一向播之有物,切合本人的心境,現在為大家選一曲Blur的〈Coffee and TV〉,歌詞請點這裡。
2006/03/03
頭上綁星星
本人最近的境況,一言以蔽之:
「就是他!頭上綁星星...........!」
喔,對了,這心情還可以用首歌來形容,
為大家獻上一曲New Order正港的《Bizarre Love Triangle》 :
Every time I think of you
I feel shot right through with a bolt of blue
It's no problem of mine but it's a problem I find
Living a life that I can't leave behind
There's no sense in telling me
The wisdom of a fool won't set you free
But that's the way that it goes
And it's what nobody knows
While every day my confusion grows
Every time I see you falling
I get down on my knees and pray
I'm waiting for that final moment
You'll say the words that I can't say
I feel fine and I feel good
I'm feeling like I never should
Whenever I get this way,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say
Why can't we be ourselves like we were yesterday
I'm not sure what this could mean
I don't think you're what you seem
I do admit to myself That if I hurt someone else
Then I'll never see just what we're meant to be
Every time I see you falling
I get down on my knees and pray
I'm waiting for that final moment
You'll say the words that I can't say
2006/02/19
Rent 一個季節
今天起床打開冰箱,發現還剩十個水餃,不多不少,恰好可以填飽。
「恰好」這字眼是什麼?該如何認定?最近生活起了些轉換,突然間,我陷入一片焦躁跟徬徨,也恰好讓我重新回頭觀望自己,我是誰?為何在這裡?
一個模糊的影像從我眼前閃過,稍縱即逝的生命,我想起學生時代的自己,在教科書中夾著一本樂理苦背,同學笑我是音樂系的學生,還有人稱我是「督學」,每每在教室晃幾圈就溜了出去,那個階段我的熱情,全放在音樂上。我參加樂團,玩吉他、彈鍵盤、學爵士鋼琴,幻想去念茱利亞音樂學院,那個階段的我,是孤獨卻又自足的。假日跑到圖書館找樂理的書,關在房間裡一練琴就是八個多小時,跟父母借錢買了我生平第一台鍵盤,打工還錢,背著約莫四公斤重的琴,從三樓扛上扛下。
那個時代的我,不太會說話,也不愛說話,只願意跟熟悉的朋友聊天,怕生,不知道這世界長怎樣,也不在乎。
畢業後,在家人的壓力下,把琴拋開了,打開報紙找工作,我進入某本土女性雜誌裡工作,開始懵懂昏沈的生活,我猶記得打第一通電話給陌生人的緊張;猶記得跟這環境的格格不入;猶記得悉心收藏每一張名片,開始轉大人;猶記得我第一次的採訪;猶記得自己的老土;還有,對生命的最愛,琴的悖離遺憾。
當然,也猶記得我離開那本女性雜誌前,做的最後一個CASE,是拍攝一百多支指甲油,夜深了,雜誌社的人都走光了,只剩我一個人默默在收拾殘局,那個階段的我,薪水一個月兩萬元不到,卻負責編輯三本雜誌。
後來離職,我到另一家男性服裝雜誌的國際中文版任職,開始另一個階段的昏沈,因為不穩定,眾人紛紛離職,最高紀錄,我的手上同時間竟抓了七、八條路線, 從唱片、美食、服裝、精品、旅遊、汽車…,全都歸我。
待了快兩年,我拼命地想找回自己,用盡方式想進唱片公司,原因極端單純,就是音樂。縱然我不能繼續當個琴師,但只要跟音樂沾上邊,就能自得。透過關係,我見到當時圈內的某大製作人,連我國際中文版的主管看我滿腔熱血的樣子,都幫我打電話給當時的國際大唱片公司主管,問他們有沒有缺?
後來,我透過一個好友的介紹,終於得願,進入當時某本土龍頭唱片公司。離職前,待我甚好的前雜誌主管跟我說:「不管你要往哪裡發展,記住一定要深耕。」我把這話記下了,即便等我進到唱片圈,發現一切全不如自己所願,我仍憑著一股意志力,撐過去。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只睡兩個小時,接續拍攝MV;我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會願意為了一個通告,低聲下氣地求媒體,我也不明白,成長過程中一直偏向自閉的我,竟然可以為了滿足記者,出門哈拉應酬,說笑話講八卦給他們聽,我不了解,「長袖善舞」這句話也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為了什麼我願意變成這樣?我不知道。
我在唱片公司,卻離音樂更遠了。最後受不了人事上的顛簸,跟諸多光怪陸離的事情,我離開了,因緣際會回到媒體,當起唱片線記者。
起初,每個週末幾乎都因為截稿,熬夜一整晚天亮才離開,目睹送早報的人開始工作才回家的感覺,真的非常奇妙。然而,原本我以為一切是要回歸單純的,卻沒想到雜誌調性的轉變,我開始跑起八卦,也沒考慮太多,覺得能夠跑新聞、學習新聞包裝,也算有趣。
然後又因為公司的政策搖擺,及人事鬥爭,八卦新聞越做越鑽,牛鬼蛇神越碰越多,在這過程中,我越來越認識所謂影劇圈的人,越來越察覺一切的危險與人性的狡詐,幾年過去,又因內部鬥爭問題,我選擇離開。
接著,來到今日所待的尖字型的媒體,接受最嚴苛的檢驗。無論是從好萊塢的新聞,還是本土新聞,一切靠自己活下去。為了生存,我必須自找出路,我補英文,把語言能力弄得更好,我每週去誠品買國外的八卦雜誌翻閱,直到公司開始固定訂閱,同時間我還得要處理國內新聞,一年過後,開始幫同事們看稿、潤稿,並繼續在嚴格的流程環境中,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消磨腦力與體力。
有別於以往,這家公司對我不薄,它放手讓我完成我的版面,它也讓我在磨耗之中,學習如何當個更成熟的人,像是打太極拳般地以力借力,它有諸多殘酷面,卻也令我學會用更深沈的眼光看待人情世故。
二月份,天氣仍在微涼綿雨中消磨,一些奇特的味道環繞在我鼻尖,趁我還沒有老得無能為力回首過去,我緊追著這股氣味,想知道這是什麼。
水餃煮好了,十顆恰好下肚。
在音響中放進上週到TICC看的《吉屋出租》(Rent)的音樂劇,以九○年代初為背景,描述一群關於紐約街頭才華洋溢年輕人、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在生離死別與愛情聚散中成長的故事,當幕啟沒多久,我看到年輕演員抱著吉他彈奏出場時,劇情還沒怎麼上演 ,我的眼眶竟冒出了淚。
情緒不只隨著劇情起伏而感傷,還有那股在我鼻尖繚繞不去,形容不出的滋味。
Rent的〈Seasons of Love〉: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In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A year in the life?
吃完水餃,歲月過去,
另一個季節到了。
2006/02/12
超High的北京奧運村
(A)鳥巢
日前看到Discovery介紹北京奧運村的建築物,為了打造北京成為全球焦點,短短幾年間,北京當局徹底發揮中國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國要辦奧運、建設奧運村,世人頭一個感覺,應該是那種類似在「在紫禁城風味的運動場上撐竿跳」、「到西湖似的游泳池長泳」之類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中國官方採取開放政策,邀全球各地的頂尖建築師與團隊一塊集思廣益,於是,一座座類似外星人蓋的前衛建築物陸續進駐北京城,嚇傻了北京老百姓,正反評價各執兩端。
北京奧運村,實在妙不可言。 我粗略地把這些建築物介紹一下:
暱稱為「鳥巢」的, 是北京奧運主體育場,又稱「國家體育場」,根據Discovery報導,老共發神經地砸了五億美元打造。
「鳥巢」是由瑞士的設計公司主導,仿效自然界鳥兒築巢的精神,在體育館的外觀上,編織交錯的鋼骨,裡頭的看台則是連續不均勻的球形,原本這個鳥巢的屋頂還可以打開耶!結果,考量安全及節省成本,加上各界罵得兇,老共便取消了。
北京位於地震帶,「鳥巢」最嚴格的考驗,就是萬一發生大地震時,如何不倒塌?接受Discovery專訪的老外設計師說,他們用精密的電腦程式計算,每根傾斜彎曲的鋼樑,都精準搭上另一根。
同時間,老外設計師也不否認,其實,他們也剉得半死,只要一根稍微算偏了點,所有人就ㄟ害了.......。
(B)水立方
位於「鳥巢」對面,看似一塊藍色果凍的,就是奧運的游泳館「水立方」。跟「鳥巢」對鄰,老共引用中國人「剛柔並濟」的詩意,致力打造這棟,呃,怪建築。
Discovery採訪「水立方」的澳洲設計師John Pauline,對方說,若干年前,他看到一篇關於「泡泡的緊密接合,可以抵擋多大壓力」之類的文章,於是,他便發想,將這理論運用到建築物上,可是上哪才能找到讓他發揮實驗精神的國家呢?
答案是,中國。
「水立方」運用一種叫做ETFE(四氟乙烯聚合物)的新材質,作為泡泡來源,在建築物中的鋼樑間,塞入許多泡泡,水藍藍的外觀,真的好可愛唷。
但,就跟「鳥巢」一樣,「水立方」也被一堆人譙到死,而幹譙的重點莫過於:泡泡發霉了怎辦?啊維修呢?啊是真的有那麼穩喔?
面對這些幹譙, John Pauline回應:「理論上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泡泡的設計,還可以引進自然光,冬暖夏涼,符合北京奧運的環保精神。」
不過,John也坦承,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他也不瞭,因為他的理論來自於電腦計算,我覺得,這座全球破天荒的建築物,其實還是請外星人來維護,比較保險一點。
(C)鐵達尼號大樓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則文章,說這棟被北京市民稱為「鐵達尼號」的中央電視台新大樓,在2004年9月開工時,竟沒通知任何一家媒體,就偷偷施工。
根據「鳥巢」跟「水立方」來看,我猜,一定是因為怕被幹譙到死。果不其然,這棟「鐵達尼號」大樓,是北京奧運村裡被叫罵最兇的一棟。
從畫面上來看,大家可以看見,這棟大樓是由兩座大樓,銜接一座L型「空橋」組成。沒錯,你發現了,這座「空橋」的下端,並沒有任何支撐點。
設計大師Koolhaas向Discovery表示,他設計這棟大樓最主要的特色,在於「挑戰地心引力!」而這句話,當然也成為北京市民最賭爛的一點,要挑戰你不會跑去北極挑戰,「幹」~嘛挑上北京?
Koolhaas說,他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又來了,每一個國際大師都是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將地震時,兩棟大樓的負載力算出後:「L型的空橋,剛好讓他們兩個彼此扶搭,所以地震來了,只會搖來搖去,並不會垮。」
腦海中突然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同時間,我瞄到大陸網友的開罵:「一座空洞、扭曲的爛建築!」讓北京人最火大的是,這棟前衛建築物,竟要價八億美元,創下整個北京奧運村的新高。
(D)水蛋
這,又是一座被北京人譙到死的建築物,他的暱稱叫「水蛋」,正式學名是「國家大劇院」。
「水蛋」座落在紫禁城的附近,北京人痛批,這棟外星建築,將附近的古意盎然全都破壞殆盡。Discovery採訪一名中國設計師,該名設計師不爽地說:「這根本是場空前災難!」
北京官方這回的開放態度,不僅發揮在建築設計上,也難能可貴地發揮在民意採納上。當官方發現批判聲不斷時,便要求設計師將「水蛋」的屋頂壓低,「不可高於附近的建築物!」
於是,就苦了設計師。為了維護原本的設計感,只得往下將地基挖深,結果「水蛋」的地基,是整個北京市最深的。法籍設計師Andrew苦哈哈地說,他們得終日抽取地下水,然後再以穩固的水泥防堵,以免地基下陷。
萬一計算錯誤,不僅只有「水蛋」的地基會陷落,也連帶造成紫禁城下陷,屆時,北京市民肯定把Andrew給宰了。
「水蛋」若成功建造,將能容納九萬人,當進入這個劇院時,還能像穿梭在海洋博物館的水族隧道般,抬頭便可看到水流在頭頂泊泊而逝,很詩情畫意。
目前「水蛋」正積極趕工中,外牆也是特殊的玻璃材質,不能以機器載,只能靠人工搬運,每天都有一百五十個工作趴在這圓滾滾的建築物上搬送、釘補,簡直就跟蓋長城搬磚頭的古代苦力差不多。
(E)五棵松
學名「文化體育中心」的「五棵松」,跟前面幾座建築物比起來,正常許多,似乎沒什麼好寫的。不過,根據Discovery報導,「五棵松」還是有他的「神妙」之處。
「五棵松」的外牆想要以整片液晶銀幕環繞,當館內在比籃球時,館外的路人全都可以現場觀看。妙的是,這種破天荒想以液晶銀幕做大型建築外牆的作法,前無古人,也因此,科技業還沒有適合的軟硬體可以配合。
「五棵松」的窘境在於,他必須一邊蓋大樓,一邊逼科技業加緊研發製造,截至目前為止,離2008年奧運只剩下約兩年時間,設計師竟還活在可能會「開天窗」的恐懼中。
之所以如此認真撰寫這篇,全因這一切實在太有趣了!不管是建築物的設計、過程、及中國的態度,都讓我覺得超新鮮,即便是花了兩個多小時打字、找圖,還是超High的。
撇開政治立場不講,這些首創建築物未來命運,可是值得所有地球人關注。
日前看到Discovery介紹北京奧運村的建築物,為了打造北京成為全球焦點,短短幾年間,北京當局徹底發揮中國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國要辦奧運、建設奧運村,世人頭一個感覺,應該是那種類似在「在紫禁城風味的運動場上撐竿跳」、「到西湖似的游泳池長泳」之類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中國官方採取開放政策,邀全球各地的頂尖建築師與團隊一塊集思廣益,於是,一座座類似外星人蓋的前衛建築物陸續進駐北京城,嚇傻了北京老百姓,正反評價各執兩端。
北京奧運村,實在妙不可言。 我粗略地把這些建築物介紹一下:
暱稱為「鳥巢」的, 是北京奧運主體育場,又稱「國家體育場」,根據Discovery報導,老共發神經地砸了五億美元打造。
「鳥巢」是由瑞士的設計公司主導,仿效自然界鳥兒築巢的精神,在體育館的外觀上,編織交錯的鋼骨,裡頭的看台則是連續不均勻的球形,原本這個鳥巢的屋頂還可以打開耶!結果,考量安全及節省成本,加上各界罵得兇,老共便取消了。
北京位於地震帶,「鳥巢」最嚴格的考驗,就是萬一發生大地震時,如何不倒塌?接受Discovery專訪的老外設計師說,他們用精密的電腦程式計算,每根傾斜彎曲的鋼樑,都精準搭上另一根。
同時間,老外設計師也不否認,其實,他們也剉得半死,只要一根稍微算偏了點,所有人就ㄟ害了.......。
(B)水立方
位於「鳥巢」對面,看似一塊藍色果凍的,就是奧運的游泳館「水立方」。跟「鳥巢」對鄰,老共引用中國人「剛柔並濟」的詩意,致力打造這棟,呃,怪建築。
Discovery採訪「水立方」的澳洲設計師John Pauline,對方說,若干年前,他看到一篇關於「泡泡的緊密接合,可以抵擋多大壓力」之類的文章,於是,他便發想,將這理論運用到建築物上,可是上哪才能找到讓他發揮實驗精神的國家呢?
答案是,中國。
「水立方」運用一種叫做ETFE(四氟乙烯聚合物)的新材質,作為泡泡來源,在建築物中的鋼樑間,塞入許多泡泡,水藍藍的外觀,真的好可愛唷。
但,就跟「鳥巢」一樣,「水立方」也被一堆人譙到死,而幹譙的重點莫過於:泡泡發霉了怎辦?啊維修呢?啊是真的有那麼穩喔?
面對這些幹譙, John Pauline回應:「理論上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泡泡的設計,還可以引進自然光,冬暖夏涼,符合北京奧運的環保精神。」
不過,John也坦承,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他也不瞭,因為他的理論來自於電腦計算,我覺得,這座全球破天荒的建築物,其實還是請外星人來維護,比較保險一點。
(C)鐵達尼號大樓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則文章,說這棟被北京市民稱為「鐵達尼號」的中央電視台新大樓,在2004年9月開工時,竟沒通知任何一家媒體,就偷偷施工。
根據「鳥巢」跟「水立方」來看,我猜,一定是因為怕被幹譙到死。果不其然,這棟「鐵達尼號」大樓,是北京奧運村裡被叫罵最兇的一棟。
從畫面上來看,大家可以看見,這棟大樓是由兩座大樓,銜接一座L型「空橋」組成。沒錯,你發現了,這座「空橋」的下端,並沒有任何支撐點。
設計大師Koolhaas向Discovery表示,他設計這棟大樓最主要的特色,在於「挑戰地心引力!」而這句話,當然也成為北京市民最賭爛的一點,要挑戰你不會跑去北極挑戰,「幹」~嘛挑上北京?
Koolhaas說,他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又來了,每一個國際大師都是透過電腦精密計算),將地震時,兩棟大樓的負載力算出後:「L型的空橋,剛好讓他們兩個彼此扶搭,所以地震來了,只會搖來搖去,並不會垮。」
腦海中突然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同時間,我瞄到大陸網友的開罵:「一座空洞、扭曲的爛建築!」讓北京人最火大的是,這棟前衛建築物,竟要價八億美元,創下整個北京奧運村的新高。
(D)水蛋
這,又是一座被北京人譙到死的建築物,他的暱稱叫「水蛋」,正式學名是「國家大劇院」。
「水蛋」座落在紫禁城的附近,北京人痛批,這棟外星建築,將附近的古意盎然全都破壞殆盡。Discovery採訪一名中國設計師,該名設計師不爽地說:「這根本是場空前災難!」
北京官方這回的開放態度,不僅發揮在建築設計上,也難能可貴地發揮在民意採納上。當官方發現批判聲不斷時,便要求設計師將「水蛋」的屋頂壓低,「不可高於附近的建築物!」
於是,就苦了設計師。為了維護原本的設計感,只得往下將地基挖深,結果「水蛋」的地基,是整個北京市最深的。法籍設計師Andrew苦哈哈地說,他們得終日抽取地下水,然後再以穩固的水泥防堵,以免地基下陷。
萬一計算錯誤,不僅只有「水蛋」的地基會陷落,也連帶造成紫禁城下陷,屆時,北京市民肯定把Andrew給宰了。
「水蛋」若成功建造,將能容納九萬人,當進入這個劇院時,還能像穿梭在海洋博物館的水族隧道般,抬頭便可看到水流在頭頂泊泊而逝,很詩情畫意。
目前「水蛋」正積極趕工中,外牆也是特殊的玻璃材質,不能以機器載,只能靠人工搬運,每天都有一百五十個工作趴在這圓滾滾的建築物上搬送、釘補,簡直就跟蓋長城搬磚頭的古代苦力差不多。
(E)五棵松
學名「文化體育中心」的「五棵松」,跟前面幾座建築物比起來,正常許多,似乎沒什麼好寫的。不過,根據Discovery報導,「五棵松」還是有他的「神妙」之處。
「五棵松」的外牆想要以整片液晶銀幕環繞,當館內在比籃球時,館外的路人全都可以現場觀看。妙的是,這種破天荒想以液晶銀幕做大型建築外牆的作法,前無古人,也因此,科技業還沒有適合的軟硬體可以配合。
「五棵松」的窘境在於,他必須一邊蓋大樓,一邊逼科技業加緊研發製造,截至目前為止,離2008年奧運只剩下約兩年時間,設計師竟還活在可能會「開天窗」的恐懼中。
之所以如此認真撰寫這篇,全因這一切實在太有趣了!不管是建築物的設計、過程、及中國的態度,都讓我覺得超新鮮,即便是花了兩個多小時打字、找圖,還是超High的。
撇開政治立場不講,這些首創建築物未來命運,可是值得所有地球人關注。
2006/02/05
杜菲與尼斯
1926年《尼斯的天使小海灣》
前幾天,到北美館去看「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的收藏展,會跑去看這個展,全因展覽的主題之一,是我最喜愛的法籍畫家杜菲(Raoul Dufy)的作品〈電的歷史〉。
1937年,杜菲受當時巴黎舉辦的博覽館委任,在「光與電的展覽室」大廳,以其環形的牆,繪製高達十公尺、六十公尺寬,由兩幅壁畫組成的〈電的歷史〉。
杜菲參考的藍本,是魯克雷修(Lucrece)「物性論」,從左到右描述電力的發展與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從起初人類對天候觀察,演變至當代先進的工廠、火車站、霓虹燈、電影、燈泡等發明,融合奧林匹克諸神的神話想像,以宙斯的閃電跟科技結合。
1954年,法國的電力公司將這原著十分之一比例的油畫作品捐給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作永久收藏,而這次來台展出的,便是這一幅縮小版的油畫。
杜菲(1877年至1953年)的畫作鮮活、迷人,雙子座的他,在作品中盡情揮灑充滿童趣詩意的自由筆觸,及豐富可愛的色彩,這也是我為何熱愛他的原因。
杜菲的畫一路受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位鋼琴老師,也造就他畫中宛如旋律般的流動線條;他曾在港口附近的貿易商工作五年,因此「大海」成為他一生中,最終愛的主題。
我最喜歡杜菲的,是他在1926年所繪的《尼斯的天使小海灣》,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到過南法的尼斯。
2002年攝於尼斯
位於蔚藍海岸的尼斯,絕對是觀光客們的天堂!這裡有美麗的海灣、吃不盡的佳餚、悅耳的街頭演奏、馬諦斯美術館等,空氣中流竄著股自由自在的氣氛,難怪Charlene那首針對女性主義者的勸世良言之歌〈I have Never Been To Me〉,會把尼斯歸類在眾人嚮往的Paradise這端。
這篇文章的重點,其實只是為了貼上我最愛的杜菲跟回味的尼斯,賞心悅目一番,也給新年討個好兆頭。
MIB之《撼動生命》
年節期間,在外頭走跳的時間遠勝過窩在家裡,閒散地混過這禮拜,我竟然有種彷若已經放了一整個月的錯覺,唯一看的DVD,是前陣子在圈內小小引起番議論的電影《撼動生命》(It's All Gone Pete Tong)。
該劇以模擬紀錄片的手法拍攝,電影一開始,便在片頭強調:「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製造「演的跟真的一樣」效果。
劇名「It's All Gone Pete Tong」是有典故的,它代表「全毀了」的意思,取自It's All Gone Wrong這句話的諧音,Pete Tong是英國著名的DJ,這句俗諺,則在英國流傳。
這齣戲主角並非Pete Tong。劇本塑造了位假想的天才DJ法蘭奇(Frankie Wilde),有趣的是,為了替這位「假」DJ營造出真實感,劇中還拉了數位全球聞名,「真」的大牌DJ如Fat Boy Slim、Tiesto、DJ -Carl Cox、Paul Van Dyke等,來談論法蘭奇這個虛構的人物,相當逗趣。
故事講述法蘭奇在西班牙的電音聖地Ibiza,過著奢華荒誕的日子,有喝不盡的美酒、抱不完的美女、夜夜開趴笙歌買醉、毒品到處可拿。這段置身天堂般的生活,直到法蘭奇發現他長期處於震耳欲聾的聲場下,耳朵開始出現毛病,最後,法蘭奇從天堂掉入地獄,他的雙耳竟然全聾了!
失聰後的法蘭奇,終日靠著吸毒麻醉自己,妻離子散的他,一度還想自殺。不過,最後法蘭奇決定面對現實,先是戒毒、接著學唇語、努力開展新生命。
因緣際會中,法蘭奇發現自己可以用身體的其他感官來感受音樂:眼睛盯著Monitor上的長短聲波、雙腳則透過音箱的震動,去抓住節奏接歌、混音。
身處聽不見的世界裡,法蘭奇站起來了。再度發行個人混音專輯,經紀人大讚他的表現,竟比失聰前更優異。於是,法蘭奇重返舞廳,站上舞台,靠著他的雙眼與四肢,再度登上DJ的舞台,放歌炫惑全場,找回自我。
看到這裡,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所謂的「勵志片」,反倒是齣「神蹟片」。
這類音樂「神蹟片」,還有另一部《海上鋼琴師》。該劇中有一幕,講述一名天才鋼琴家,在跟對手互飆琴技,到第三輪時,對手大展他的即興技巧,啪拉啪啦地彈奏出一段高難度的爵士樂,輪到天才鋼琴家時,他氣定神閒地,就把對方剛剛所演奏的音樂,一個音不差,全都重彈了一遍,令對方慚穢敗陣。
擁有絕對音感並不離譜,就算天生沒有絕對音感,後天也可以透過訓練得來。只是,所謂「高難度」的演奏,只聽過一遍,就能一音不差、照本宣科彈奏出來。我個人覺得這並不可能,更枉論這位天才鋼琴家是全然的「天才」,也就是說,他無師自通、自修自學、不懂曲式進行、不懂和聲學。
《海上鋼琴師》只令我覺得小扯,而《撼動生命》則讓我覺得大扯。在聽不見聲音的狀況下,憑藉眼睛、身體對節奏的感覺,竟然能接出比失聰前更屌的音樂,不是「神蹟片」,那是什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些天才音樂家,其實都是外星人,這類電影都是接續《MIB星際戰警》系列的音樂片,那就毫無異議,完全鼓掌叫好。
在此,跳一個拜年的Tone:新的一年到來,祝福大家今年都能比去年過得更順心如意。
人到一定年紀或境地時,壓根無所謂好不好,煩惱皆由心生, 我的自我期許,也莫過於此。希望自己來年能夠更踏實地過日子,適時抓自己回到原點,所謂的原點,就是尚未認識張三李四王五前的自己、尚未踏入濁濁江湖前的自己、尚未社會化前的自己、尚未學英文、學中文、學ㄅㄆㄇㄈ發聲前的自己。
貼上《王牌冤家》原聲帶中Polyphonic Spree演唱的單曲〈Light And Day〉。 誠如歌中所言:「Just follow the day......Follow the day and reach for the sun.....」
祝福自己與大家,總有一天,飛抵心中永恆無瑕的太陽。
2006/01/25
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斷背山
看完《斷背山》的原著小說,讓我重新理解這齣戲,不禁動手重寫這篇文章。
趁著除夕吃完年夜飯,不想觀看慣例嬉笑熱鬧的過年節目,我一個人窩進房間,火速地讀完《斷背山》的原著。
拜讀這短短三十二頁的短篇後,頭一個感想,便是覺得這本書翻譯作者宋瑛堂相當優秀。嚴格來說,我是從出社會工作後,才開始大量接觸所謂的翻譯小說,小時候,看的都是所謂本地作家的作品,也因此,剛開始看翻譯小說時,常令我有種讀外星語句的錯愕感,後來才慢慢理解到,這其實是譯者本身中文素養的問題。
一個好的翻譯,必須是中西兼修的,不是看得懂英文,會屁英文的人,就能作個好翻譯,如何能將國外的著作,用中文流暢地書寫,且將其中的意境,恰如其份地以中文學養抒發,這考驗譯者的功力。
《斷背山》是收錄在美國作家安妮‧普露(Annie Proulx)的《斷背山—懷俄明州故事集》《Close Range》中最後一篇短篇,在安妮的文字中,充滿著暗喻,及情境描寫,我覺得宋瑛堂這位譯者,將原著諸多雲彩天幕的景致,用含帶詩意的文句詮釋得恰如其份,在閱讀中,腦海中能嵌入一幕幕畫面,令想像飛馳。
至於李安執導的電影版《斷背山》,誠如他自己所言,幾乎按著原文所拍,可說是他近年來最忠於原著的作品。小說情境,跟電影相去不遠,台詞更幾乎是同一個刻板印製。
也因此,當觀眾出了戲院後,埋怨這齣戲沈悶、太ㄍ一ㄣ、壓根不像同志片,一位美國友人甚至跟我抱怨,他看得霧煞煞,昏昏欲睡,非但沒掉一滴眼淚,散場時,還對電影終於肯結束感到歡天喜地。
太ㄍ一ㄣ、太悶,並非李安造就的,劇情幾乎全數依循安妮的筆調,包括幾個為網友津津樂道的台詞,如結尾的「我發誓…」,還有傑克口中的「我真想戒掉你」,以及男主角們靠襯衫做出死生相許的隱喻,本就存在小說之中。
李安壓根沒放入太多自我,去改編這齣戲。
唯一可提的,便是李安畢竟是台灣人,透過鏡頭,他將故事本身含蓄內斂的部分,更加渲染,Brokeback Mountain,彷彿也催化成一座「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含雜東方情懷的悲愴之山。
我個人喜歡《斷背山》原著多一些。故事中充滿著諸多瑰麗或細膩的場景,運用想像力,還是比直接接收的視覺影像,來得更寬廣無垠。
倒是在閱讀過程中,遠比看電影時的催淚效果來得小,原著在風光情境處著墨太多,卻也削弱悲傷的戲劇張力。
此外,我還對安妮這個已為人母的作者,筆下的思緒感到懷疑,一個女人來詮釋男同志的情慾,究竟是否精準?真無從檢驗。
安妮曾擔任新聞工作者,她將在懷俄明州居住旅行期間,所收集的真人真事故事,融合散文風格,陸續發表一連串短篇得獎小說。有些評論說,斷背山是以衝突、錯愛、孤獨,來抒發作者對於懷俄明州的熱愛。
然而,這還是不足以顯見安妮對於男同志的理解,是否正確。女人眼裡的詩,跟男性軀體的肉搏,意涵未必是貼切的。不過故事最後的悲劇結尾,卻已然能夠掩蓋安妮的薄弱之處,尤其最後靠一個無窮盡的悲寂化上句點,讓可議之處,就此不再深論。
最近《斷背山》的男主角希斯萊傑(Heath Ledger)靠此片在美國爆紅,讓我不禁對李安叫好,一個華人導演,能夠靠戲捧紅所謂的好萊塢男星,這種成績,原比章子怡、楊紫瓊、Maggie Q等,打進好萊塢,更值得肯定。
李安曾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表露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段剪不斷理還亂的真愛。
不過,我倒希望運用這句話放在對李安個人的期盼上,台灣人心中的「斷背山」,是期待李安能打破美國影藝協會的種族藩籬,能順利摘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如果成真,那麼這座無形之山,也將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2006/01/08
數大便是美的書店
前陣子,號稱「第一大」的誠品信義店甫開幕,該店共高八層樓、佔地約七千五百坪,面積約等同四又二分之一個足球場,不僅是現今台灣最大的書店,也可能是全亞洲最大的書店。
興致勃勃地,我一個人便殺去逛逛。
我的路線從地下層的商場開始,一路往上逛,逛完了商場再到二樓逛書店,逛完了二樓書店,照理應該往三樓繼續逛上去,此時我卻直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加上晚餐尚未嗑,於是像逃難似的,咚咚咚地往地下層的美食街跑。
到了美食街,我點了號稱移師自中華商場的四十年老店「點心世界」的豬排飯火速填飽肚子,吃一吃,在偌大的美食街裡,卻浮現一股異樣感覺:
啃個豬排,耳際卻響著透過喇叭播放費嘉洛婚禮之流的音樂,也未免太「蓋高尚」了吧?吃飽飯後,我已無心繼續逛書店,決定閃人。
隔幾日,我跟朋友又再度來到誠品信義店光臨。這一回,我改從書店區開始逛起。
嗯嗯,書真的好多……,呀呀,書的「種類」好多……,當我逛到三樓一區名為「相信愛情」時,整個人不禁為之一怔。
是的,這是奇摩交友上某網友的暱稱,變成書的類別時,不能說是不倫不類,但卻難逃「灌水」嫌疑。我想,如果誠品書店繼續擴充下去,還可以歸出另一類「不相信愛情」,然後「相信愛情」裡頭,又可以再分為「相信一見鍾情的愛情」、「相信黃昏之戀的愛情」……,「文字遊戲乘以無限大」,分類完之後,就跟現在的誠品信義店一樣,陳設空間有許多「留白」,也就是說,這種愛情書跟那種愛情書之間,可以留著四坪左右的閒閒沒事空間,可以說是美觀呀、設計感啊,還可以哈拉這是沿自北歐的某○某〤的風格,接著,就可以轉變成「陳設空間遊戲乘以無限大」。
重點,要在於這個詞——「無限大」!第二回逛誠品信義店的心得,照舊是頭暈目眩,跟落荒而逃。
這些年來,包括誠品在內的大型連鎖書店,造成出版業諸多負面的效應,詳情參閱這篇「台灣圖書出版業面臨崩盤危機」,出出版界友人跟我說,別看誠品搞得這麼風光,其實他們都是靠商場裡的服裝呀、首飾呀在賺錢的,才不是靠賣書呢!
這就有趣了。我突然間回味起,學生時代時穿著制服,擠在重慶南路上書店的純情。小書店裡,沒什麼藝文氣息在空氣中張牙舞爪,但消費者很清楚知道自己為何來這裡?是為了「找書」、「買書」,而不是賣弄所謂「品味」,跟所謂「數大便是美」的假象。
寫到這,我好像已經把自己搞成食古不化、不夠In的老人,好吧!既然這是潮流所趨,那大家都來發夢一下:
我建議誠品,擇日把新光集團跟中央圖書館一塊併購,搞一個「誠品新光中央之偉大圖書商品聯盟」!如果這還不夠「大」,那再想辦法把台北市整塊地都買下,總之,最偉「大」的遠景是,透過衛星雲圖便能偵測到這個「大」書店,然後外星人還會發射訊息,說要佔領你們,於是引發一場人類首度跟外星生物的世界「大」戰!
講到這,嘴巴突然很掃興地打了個「大」呵欠。
天氣好冷,還是轉頭去睡場大回籠覺好了。
2006/01/01
開台了!
有關這趟土耳其旅行的圖文,我決定以網路連載小說的形式呈現,設定一個虛構人物王雨琴,從她發想,透視出土耳其的另一個世界。
為何會以小說寫遊記?一來,這是個鮮少有人嘗試的形式,二來,我想將一些內在情緒部份擴大,不單只屬於我,還跨越個人真實,融入身邊環繞的人物故事,用小說來傳達,是最恰當的。
我的旅伴Zita,是前公司的同事,她是專職的攝影記者,所以這趟去土耳其,我們也凝聚一些小野心,想以文字配上影像,看彼此能激盪出怎樣的火花?
歡迎朋友們有空上去逛逛《我想 你不懂土耳其》。目前文章數雖只有一篇,但會繼續連載下去,希望你們會喜歡我們的呈現方式。
為了搞這個Blog,我花費不少時間跟心思用Photoshop重作桌布,並且運用「無名小站」原有的機制更改配色,以現有空間,調配出一個我自認具有土耳其味的站台。
聽起來,我好像很閒,但真的,我還真XXD一點都不閒,相反地,我平日的工作量非常大,海操得半死,當然,除了工作外,還有很多私事雜事要辦。
可是,越是忙碌,心裡越是浮現一些諸如「人生不該僅止於此……」的話語。
不該只是煩惱加不加薪,受不受肯定;不該只是煩惱身旁愛人的壞毛病,還有辦公室裡,隔桌張三李四是不是對我有敵意?不該只是煩惱錢不夠多生活不夠好,煩惱從東到西的方向不正確;不該煩惱一切煩惱,直到只記得煩惱,忘了其餘的一切。
我很開心有Zita相伴,能在二○○五年底順利前往土耳其,與這趟旅行才認識的Cat。
Cat是Zita的專屬旅伴。若干年前,Zita忽然有了筆閒錢,想去歐洲旅行,可身邊朋友都夠窮白,所以她獨自背起流浪天涯小包包,報名旅行社。一人出發,唯一的要求,就是請旅行社安排一個跟她年齡相仿的女孩當室友。
兩人相識後的這許多年來,每當Zita想出國,男友或朋友都沒空時,Zita就會找Cat,隨和又愛旅行的Cat,還真的幾乎每次跟著Zita去。然而,除了旅遊外,在台灣,她倆卻是不怎交集往來,甚至連相約喝下午茶都不會。
人跟人的緣分就是這麼奇妙,Zita形容Cat時總說:「她可是我名符其實的『旅伴』耶。」
我跟我旅伴們的結晶,就存在這個乍成形的Blog,其實不需再問我土耳其是不是真那麼美好,因為能夠完成一個夢想的感覺,就是這麼美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