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0

我在台灣長大



前陣子剛看完四本連載漫畫《我在伊朗長大》,會迷上這套漫畫,是因為先前到戲院看了一齣動畫片《茉莉人生》,起初,因迷戀黑白動畫的風格跟有如版畫式的明暗處理,讓我在該片上映後的第一天,就迫不亟待地進戲院買票觀賞。

閱畢後,我對這齣從一個小女孩成長到大女人,且結合了伊朗近代歷史演變的動畫深深感動,接著就是透過網路訂書,遲至一個月後才終於拿到整套的原著中譯本《我在伊朗長大》。

這是一齣自傳性的漫畫作品,作者瑪贊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是個出身在伊朗的五年級生,瑪贊的父母家族親戚裡,有沒落的舊皇朝,有曾到前蘇聯留學過的共產黨員,而她的父母給予她有別傳統伊朗式的教育,從小讓她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本身也是異議份子的父母,從小給瑪贊的課外讀物,竟是馬克斯主義、存在主義等書。

這當然會令瑪贊在成長過程有所不同。但是,真正打動我的,是透過這套漫畫所認識到的伊朗。讓人很難想像的是,相隔半個地球之遠,大我也不過幾歲的瑪贊,這輩子卻被迫經歷了伊朗政變、革命、兩伊戰爭、基本教義派政權抬頭等的變遷。

像瑪贊這種自幼就接觸馬克斯主義,且家境算優渥的小鬼,當然也就成為反叛者。她的父母擔憂她人身安全,在十一歲時就送她到奧地利就學,接觸西式教育的青少年時期,瑪贊的身邊圍繞著毒品、愛、性還有虛無主義,而這跟她正戰火連天的家鄉伊朗,恰成強烈的對比。

瑪贊在奧地利四年後,返回家園,又經歷了另一次適應基本教義派生活的衝突。最後,長成到二十幾歲的她,歷經離婚,選擇到法國繼續攻讀藝術,終於成就她今天拿下多項國際漫畫大獎,並透過書、電影,而成為一個在全球揚名的人物。

在看書的同時,剛好我香港要好的女友J來台灣走跳,於是我還逮空帶J吃吃喝喝。同時間,台灣大選落幕,也讓J頭一回目睹到猶如嘉年華會的台灣選舉,這一切都令J感到新鮮、有趣,也讓我感到同是華人,生在台灣的我們這一代有何其幸運。

每次有外地友人來台時,就會令人想起台灣、台北的好。在這裡,有各式各樣、閩南菜、客家菜、外省菜等各種不同族群的好吃餐廳;在這裡,有各種裝潢別緻的各類小店;在這裡,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休閒氣氛得以喘息,淡水的漁人碼頭、海邊的咖啡座、師大路的Jazz Pub、陽明山的野菜、北投的溫泉、士林夜市的小吃、西門町的滷味、忠孝東路的精緻台菜、五分埔便宜又大碗的衣衫。也難怪我的香港友人會這麼愛台灣,相較之下,香港的吃喝玩樂,似乎顯得單一多了。

相較近代以來烽火連天的伊朗,能夠活在這裡沒有面對血腥殺戮,這種可貴的幸福是需要被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