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1

引力哪,引力!



最近的我,被一連串引力牽著走:

1..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看完電影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當下立即被導演中島哲也帶有奇幻色彩的運鏡深深吸引。我很佩服中島哲也,詮釋一則典型悲慘故事時,能夠夾帶犀利的幽默感,令觀眾一面噙著淚水,正將如滾滾江河破涕之際,一面卻又馬上轉為發噱。我最欣賞中島哲也之處,在於他能夠平均分配影片中的各類元素,此片走著歌舞片的基調,卻沒有蔡明亮《天邊一朵雲》的矯情、粗糙造作,亦不像陳可辛《如果 愛》的「取樣」國外影片(最明顯的,便是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的〈十字街頭〉,歌曲的起承轉合明顯抄自《芝加哥》的〈Cell Block Tango〉,真不知原創的定義何在。)

中島哲也是廣告導演出身,雖已是個四十七歲的中年人,滿腦子卻充斥著不遜於七、八年級生光怪陸離的Kuso思想。松子因為從小缺乏父愛,成長後一直渴望男人的肯定與擁抱,偏偏男人總是她生命裡頭的災星,第一個令她愛的死去活來的,是個深深崇拜著日本三、四○年「無賴派」台柱作家 太宰治 的男人,中島哲也便藉此片趁機揶揄太宰治一番。

太宰治曾數度自殺,最轟烈的莫過於一次帶著他的女人吞安眠藥,結果女的掛了,他卻獲救;另一次則是他與愛人雙雙投水身亡。

中島哲也巧妙地以太宰治生前的行徑,貫穿劇中松子所愛的男人之軟弱、無用,松子兩次尋短,一次是投水,結果河川水流不足;一次是吞藥,結果她所愛的男人竟後悔,還好松子及時把藥給噴了出來。雖然中島哲也以「生而在世,我很抱歉」點出題旨,將松子的一生充包裹濃郁、悲慘的歉意(跟我一塊去看片的同事,出了戲院後竟為了松子的一生惆悵一整晚。),可我卻覺得,中島哲也奇特的幽默感、諷刺人性中的虛無,才是本片最精湛突出之處。



2.下妻物語

受到中島哲也風格的吸引,立刻去百視達租了他前一齣戲 《下妻物語》。同樣是一股白日夢的奇幻風格,深田恭子飾演女主角龍崎桃子,讓她獲得日本《每日電影大賞》「最佳女主角」獎項,摘下生平第一座影后獎。

《下妻物語》描述一個內心冷靜、理智的女孩,偏愛在日本一處名為「下妻」的鄉下,做出特立獨行的蘿莉塔(Lolita)》娃娃裝扮,自以為是地沈溺在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Rococo)風格裡,無邪、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以忘卻她身處在Yankee(小混混)圍繞的環境裡。

沒想到一個Yankee小太妹莓(土屋安娜飾),卻闖入桃子這個蘿莉塔少女的世界,兩個天壤之別的少女,卻培養出一段深刻、特殊的友誼。中島哲也完全忠於原著,成功詮釋出外表可愛甜美,行為舉止冷淡、內心疏離的蘿莉塔,及裝扮雖流氓樣,實則古道熱腸的暴走女孩的對比。有別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崎嶇悲哀,《下妻物語》是齣洋溢著陽光的青春YA片。

3.嶽本野薔薇

因喜歡《下妻物語》的故事(本人直覺桃子的性格與部分的我極端相似,差別在於我實在不可能去做蘿莉塔裝扮。)隨即去誠品買《下妻物語》上下集來看,果然小說更細膩地詮釋出「桃子」的性格。(點頭如搗蒜地完全認同中……。)

閱讀完《下妻物語》,令我對作者 嶽本野薔薇產生好奇,這個自稱是「少女系作家」的作者,竟然是個男人,且是個異性戀者!現實中的他,本身就崇拜蘿莉塔不得了,此外,他也設計蘿莉塔服飾,故事中的 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娃娃服飾店,也是真有其店,嶽本野薔薇還跟此店的設計師一塊設計蘿莉塔服飾,真令人嘖嘖稱奇。

我有收藏一只Golthic Lolita(歌德風蘿莉塔)的Pullip公仔,在香港兆萬中心購得,眼睛顏色一隻藍、一隻棕,是限量款,並不好尋獲。


4.香水

就在我沈迷在《下妻物語》「外表卡娃伊,骨子裡冷漠、疏離至極」的龍崎桃子世界中,同時間我也去看了號稱必看佳片的 《香水》 。坦白說,我不甚喜歡《香水》這齣戲,總覺得導演欠缺了什麼,以致於此片有半途而廢的遺憾。喜歡《香水》的觀眾,認為導演湯姆提克威能夠將「香氣」靠影像詮釋,已誠屬厲害,但我卻覺得這是執導此片的導演「必備」,除此之外,《香水》還有什麼是獨特的?我實在感覺不太出來,裡頭對於權力、慾望、愚癡等的探討,都很老梗。

倒是上百人裸體大雜交那一幕,以無聲、慢動作方式帶過,令我當場莞爾,這簡直跟血流成河的戰爭片運鏡方式並無二致呀!

5.Mr.Adults

悠遊在一片YA氣氛中的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以前學生時代樂團女主唱的電話,劈頭一句:「XXX,妳會不會活得很無聊?」女主唱找我做什麼?自然是邀我彈琴、重組樂團。

昔日的女主唱,現已投身服飾業,她告訴我無意間遇上過去的吉他手(現是某知名樂器行的老闆),兩人相談甚歡,興起再組樂團的念頭,而所物色的團員條件,規定得有正職工作的「正常」人,大夥忙裡偷閒,偶爾相聚套歌練團,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純粹地玩興趣而已。

二話不說地答應了。當下,腦海洋溢起Mr.Children的MV 《Kurumi》的畫面,雖然這支MV明顯抄自《少林足球》的點子,但卻照樣打動著我,看著這支MV,淚水便溢滿眼眶,某晚憶起大學時代的點點滴滴,感傷又回味到失眠。

我的琴技早遜爆了,歲月的無情流逝是如此快速蒼茫,但,熱血呀熱血! 剎時間,彷彿覺得自己從未長大過,十年的寸草光陰,不過是虛幻電影一場。

6.PS與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Designers Chair

認識了我最欣賞的Blogger作者PS,並在她的影響下收藏兩套 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Designers Chair 。基於某種神秘且不可測的因素,在此我並不連結PS的Blogger。

我一直是PS的讀者與粉絲,對於她的博學、觀感佩服到五體投地。PS熱愛傢具與佈置,透過PS的介紹,把玩於這些設計大師 經典傢具於股掌間,這種滿足的喜悅感,真是難以言喻。

7.敗犬的遠吠與太太的歷史

PS在她的部落格上貼了一篇關於日本女作家酒井順子前幾年的暢銷書《敗犬的遠吠》書摘,裡頭將未婚的熟女稱之為「敗犬」,已婚的女性稱之為「勝犬」 ,並詳盡剖析勝敗犬的成因與特徵,我個人並未買此書來看,也沒有興趣看。

雖不想看《敗犬的遠吠》,卻刺激我再度翻出以前購買,只看了三分之一的《太太的歷史》本人打算將其置為床頭書,慢慢閱讀消化,假以時日,再以歐美的觀點來嗆一下小日本「菊花與劍」式的矛盾情結。

以上,便是我近日來所接收到的引力,流水帳地報告完畢。今天是2006年的最後一天,照道理應該來寫些感言什麼的,嗯,坦白說,今年的我過得的確相當精采,相較之下,前五年實在顯得蒼白、乏味許多。今年的我,到母親的娘家香港上班一個月,一邊接受各種刺激,一邊獨自上演著如同《喜福會》的內心戲。



今年的我,飛過一大片陸地,到法國參加生存遊戲式的競技。像是齣「公路電影」般的奇幻與美好,導致我下半年,三不五時就魂不守舍,整個人完全被制約在南法的蔚藍海岸裡。

今年的我,有些緣分奇妙地交會,認識了些可愛、率真且性格特殊的朋友;今年的我,有了歸屬在自己名下的洞穴;今年的一切,好與壞、高潮與低潮,均是值得被記取的 。

新的一年來臨,人生是迫不亟待的圓夢過程,有些人渴望生兒育女,有些人期待單飛奔馳。「只要有夢就美」雖是句老生常談,卻永遠是溫暖、可人的小箴言。

而我,若下個自我定義,我想本人就是典型的Kidult(Kid+Adult)族群。「Kidult」這字眼是由英文「兒童+成人」所組成,簡易解釋起來,就是個「長不大的成人」。

是的,即便芳齡已熟,我仍沈溺在毫無目的、天真趣味、且玩物喪志(呃,有志嗎?)的世界中。說不定哪一天我終將醒悟,來個老蚌生珠,屆時的我,穿著一身「歌德風蘿莉塔」的娃娃裝,一面炒著蔥爆牛肉,一面用餐巾紙緊壓著眼部的魚尾紋;等到孩子抓週時,我會準備一艘太空船模型,諄諄教誨引導他長大後當上科學家,其實這一切都只為了老娘的私慾,有生之年靠他進駐NASA太空總署,成為第一個太空人的家眷,飄出地球,到外太空流浪。

日子過得再忙,幻想跟作夢都是一定要的!

2006/12/10

張愛玲《色戒》


那天跟一個同事聊到了張愛玲,國內有導演想將她的《傾城之戀》重新在大銀幕上詮釋,我的同事說,包括許鞍華、關錦鵬在內,過去幾個導演詮釋張愛玲的作品全都是失敗的。

這點我很認同,張愛玲的世界太過於細膩;細膩之中,所有的人性卻又是針鋒相對,光選角就很不容易。要從現在娛樂圈裡,找出幾枚那種典型的偏瘦、蒼白、卻又含帶著特殊「骨氣」,並非柔中帶剛,而是在「柔肉裡含著扎人魚刺」的女主角,放眼望去,便無幾人。

我跟同事都很期待李安詮釋張愛玲,現在這齣《色戒》正在緊鑼密鼓地趕拍中,我們都覺得,李安擅於處理人性細部的手法,或許能跟張愛玲恰好呼應。

既然講到了《色戒》,這個週末,我便打開張愛玲的《惘然記》,認真拜讀這則短篇小說。

我喜歡張愛玲,是沒來由的。我從不會因為別人崇拜某些作家,就特地去喜歡某些作家,我知道我自己的喜好,是偏向筆觸充滿「理性殘酷美」的人,我不喜歡看太黑色的小說、更害怕看光怪陸離的鬼異類作品。(那會讓我驚嚇到徹夜失眠。)

可我偏愛在心底認定的另一類「殘忍」,鋪陳敘事上彷彿帶把冷靜、白亮的刀刃,在字裡行間認真地來回割磨,米蘭昆德拉是我喜歡的另一個作家,他也讓我感覺相同氛圍。

「理智」是把極致的凶器,我總喜愛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那片銳利刀鋒,如何將人性裡頭豐盈、旺盛的腐肉,分層解剝;在暗夜裡、昏黃桌燈光線的包圍底下,聽見從書頁裡傳出吱喳作響的行兇聲。

昨晚我讀完《色戒》,我個人覺得,這則短篇在張愛玲的作品裡,並不是挺優秀的一則。然而它包含了間諜、臥底、婚外情等的「刺激」元素,在搬上大銀幕後也較好發揮,我想這也是李安相中《色戒》的原因之一。

我不認為《色戒》出色,是因我覺得矯揉的成分太過明顯。這則短篇,像是張愛玲在腦海中,已經設定完畢後才落筆的。因此,在文章的開端,便有著刻意的敘述,來呼應結局。花費過多的筆墨,製造出諜對諜的氣氛,以便在結局時,再拉回同一個場景,陰沈收尾。

整篇故事的開場與結尾,均讓人「毫不意外」。

「毫不意外」有時會成為一則小說的致命敗筆,另一個敗筆則在於作者的刻意營造氣氛。身為一個讀者,我有些挑剔的毛病,當我看小說時,只要不是我已讀到昏沈不已,或特別為了沈溺過往的精彩片段,任何作品讀到中間,還得讓我往前頭回翻,一查究竟,「再度串連」住故事的環節,我就會認定這是作者的失敗。

偏偏《色戒》,我最挑剔的幾點缺失,全都發生了。

《色戒》將「婚外情」與「諜報員」塑成兩個金扣子,讓讀者自行去比對相扣,扣上的,便能感受這則故事的整體美;扣不上的,這則故事便剝離散落。

我認為,替故事繫情節是作者的責任,不是閱讀者的義務,畢竟我們是在閱讀文字,而非觀看影像。讀者的想像空間成形於段落、詞彙裡,完整的引導,不僅是作者該有的火喉,更是一種身為作家該有的職責。

但這仍無損我對張愛玲的喜愛。夜深人靜,意欲磨刀霍霍向人群,她與米蘭昆德拉,永遠是我最佳的選擇。

張愛玲在《張看》裡,自曝她從小就是個古怪的女孩,不會削蘋果、怕上理髮店、怕見客、不會針織、同一間房裡住了兩年,不知道電鈴在哪裡;連續三個月走同一條路,還是不認得那條路。

「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她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偏愛孤獨,卻讓她在文章中充斥無盡的熙往壤來、川流不息。

一個「廢物」終能萬古流芳,也基於環境好歹能讓她不斷糧,不愁庸世煩俗;再者,要是張愛玲活在現在這個沒事就Blog一下的時代,她會先淹沒在成萬網頁間,而那種閉守獨吟式的思緒,也將難抵這時代,人們各式各樣、萬馬奔騰的表現慾。

所以是時勢造英雄嗎?

我只能說,「古典」與「經典」之快將近同一語,自有其道理。

要有安靜,才能察覺聲音的美麗;要有噪音,才能感受安靜的可貴。

人是貪得無厭的生物,這點歷經張三李四、漢唐宋明,倒仍千古不變。